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朗读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②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译文和注释

译文

花前没有了她的陪伴,独自在花间徘徊,看繁花似锦,芳草天涯,一株株、一簇簇,都有他寻找的往昔旧梦,触目悲凉。虽是春光美景,却是欢乐难再,既使笙歌入耳,婉转悠扬,也只能唤起他对爱侣的追忆,从而更添感伤惆怅。

转眼望去,林间彩蝶对对,帘间飞燕双双,皆在快乐嘻逐,恩爱相偕。不思量、难思量,抬头望天边,还是夕阳西沉、残阳如血。血色勾勒了天边的绿树,涂抹了林中的青苔,也笼罩了他的心,明丽而惨烈。

注释

纵有:纵使有。

笙歌:笙代指各种乐器;笙歌即指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声。

忍:作“怎忍”解。

参考资料:

1、蔡厚示,黄拔荆著.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 李璟、李煜、冯延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17页

2、朱明伦等编著.古代情词三百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07:第58页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鉴赏和赏析

  上片写“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之悲。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花前月下”,原为游春男女的聚会之地;而偏偏在这游乐之处,失却了游春之侣;花前诚然可乐,但独自一人,徘徊觅侣,则触景生情,适足添愁,甚而至于举目四顾,一片凄凉,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

  “纵有笙亦断肠。”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适足令人生悲。“纵有”两字,从反面衬托失去之痛: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他却感到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

  下片写因见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自己失却游春之侣而影单形只,但闲步四望,只见彩蝶双双,飞舞林间;蒸儿对对,出入帘幕。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彩蝶、燕儿都成双做对,使他怎能再耐得住自己的孤独之感!“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正与上片的“满目悲凉”之句相拍合。

冯延巳简介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冯延巳朗读

古诗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相关作品

迢递南阳使,慇勤报尺书。仙山君驾鹤,宾馆我歌鱼。

风雨青萍气,烟霄白水居。西园高宴日,飞盖更何如。

遍乾坤、好山无数,古来高隐能几。相逢尽道林泉胜,无柰利名朝市。青嶂里。望曲径深门,彷佛柴桑里。先生傲世。任短褐长*,清琴烛酒,占断晋风致。疏林下,别有谈玄尘尾。清风长满窗几。门剥啄何须问,应是采芝仙子。谁可比。已不减、当时鸡犬空中起。留连晚计。尽穴石藏书,锄云种玉,千古有灵气。

阵阵风寒树树斜,不容老子出檐牙。

绣帘半卷门偏启,深倚胡床远看花。

一片寒岩袖不离,云霞隐隐旧家遗。马肝食尽愁鸲鹆,拾得残砖写旧诗。

每当明月夕,狂少爱吾真。把袂陈青史,分题坐绿茵。

箫声常竟夜,酒态动经旬。释此承明往,悠悠安可论。

隔叶乳鸦声软。啼断日斜影转。杨柳小腰肢。画楼西。
役损风流心眼。眉上新愁无限。极目送云竹。此时情。

晴窗汲水养菖蒲,谁识前身是佛图。

竟日不知园外事,耳明钟鼓唤斋盂。

江云薄薄日斜晖,江馆萧条独掩扉。

梁燕不知人事改,雨中犹作一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