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

天净沙·冬朗读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淡烟:轻淡的烟雾。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参考资料:

1、么书仪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3-174

天净沙·冬鉴赏和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白朴简介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白朴朗读

古诗天净沙·冬相关作品

一室飞山腹,蜿蜒像设精。班传五色贵,食辨百花名。

睡颔应难探,云鳞讵可婴。从祈得甘泽,栖壁有碑铭。

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杳杳短亭分水陆,

隆隆远鼓集渔商。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

登山拨去几重云,巴蜀苍茫此界分。绝顶犹存唐气象,庙堂松柏共氤氲。

后生可畏古云然,斗大荒城得两贤。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著千年。

淡中滋味参须透,圣处工夫语不传。我有长明古灯在,未妨三绝少陵编。

药粗野老偏称效,诗浅山僧妄谓工。怀饼裹茶来问讯,不妨一笑寂寥中。

孟月祠原庙,都人忆故宫。

当年驾幸处,乔木鸟呼风。

清风送凉气,薄暮荡炎氛。虹照涟漪水,电出嵯峨云。

落晖散长足,细雨织斜文。

间世麒麟降自天。光辉列宿灿初躔。他年身致夔龙列,少日心存翰墨边。
簪彩笔,照金莲。词华当使思如泉。未论耸壑昂霄事,且与衰翁慰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