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

白头吟朗读

创作背景

  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卓文君作《白头吟》。相传卓文君十七岁便守寡。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后,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久居京城,产生了纳妾之意。于是作者作《白头吟》,表达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但是白头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仍有争议。

参考资料:

1、肖复兴 梁士朋.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3-14

白头吟鉴赏和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卓文君简介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

卓文君朗读

古诗白头吟相关作品

曹瞒元不到东关,立马扪碑本稗官。只好漫供图画手,若修正史即须删。

玉往来神气住,翁稳跨青骝。风谭氏与刘丘。心归正觉,个本环洲。火相生铅汞结,人已达清幽。侗不日上云头。风牢把捉,下好吞钩。

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铭旌远明灭,骑吹去低昂。三鼎功名大,重泉日月长。

鹤飞来吊客,牛卧卜连冈。车马还城郭,悲风满白杨。

潞水驿前双画桡,送君频上又相邀。征衣半湿离筵酒,心到阊门第几桥。

半夜秋声独断蓬,百年身事算成空。祢生词赋抛江夏,汉祖精神忆沛中。

未必他时能富贵,只应从此见穷通。边禽陇水休相笑,自有沧洲一棹风。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

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昔在暇日,妙寻通理。尤彼意气,狭是节士。情以体生,感以情起。

趣舍同要,穷达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