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轶事典故

  朱熹两次主其家拜访,绋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18岁的朱熹因早就听说范浚“学甚正,而不知从何学”,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访,不遇。过了2年再次专程登门拜访,仍不遇,“因录屏书《心箴》而旋”。后来,朱熹把《心箴》编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长28岁,此时朱熹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来拜访的。明嘉靖间,皇帝听经筵讲官翟銮等进讲《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学宫,特赐专祠春秋二祭”。可见范浚在南宋理学研究就在朱熹此访当年,范浚逝世。终年49岁。朱熹亲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谈。32年后,朱熹在理学方面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他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传》,称范浚为“子”,可见对其尊崇之意。其中说:“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吕祖谦),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星回景急岁聿除,更长烛明坐蓬庐。东风夜半欲入律,万木先已争号呼。

小阮过予足风味,共观古帖披前志。秋蛇绾字右军书,朔马腾风东晋记。

闻君结屋庐,幽意枕山隅。

西川有一鉴子,非铜非铁非铅。不假江心百鍊,自然本体精坚。

从来无台可安,莹磨拂拭都捐。历历森罗万象,岂分胡汉蚩妍。

子方誇小隐,我亦爱深居。出补登山屐,归携带月锄。

旋沽新漉酒,聊驻故人车。有此幽栖乐,虽贫亦晏如。

云顽欲雪不雪,梅冻将花未花。荒草狭蹊山路,断桥流水人家。

瑟缩鸦栖古树,联拳鹭立回塘。水际风低白苇,隔村时见牛羊。

范叔初非辩士,曾子本同道人。欢伯解两家难,忘言一笑相亲。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

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

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

日车走长天,劫劫不容息。坐令韶稚子,面有冻梨色。

崎岖百年内,贵贱俱物役。独往属幽人,膏肓嗜泉石。

初弦落微月,草宇夜岑寂。追凉拂桃笙,伸欠聊偃息。

檐荣忽飞雨,散乱银竹白。避漏起移床,青灯晕空壁。

昔嗟九载一相见,伊我与君俱赋诗。只今又话十年别,襆被可辞同宿期。

相欢美酒如倾水,我歌日暮惊风起。惜君抑塞抱奇才,拳局骅骝垂两耳。

华颠老学似秉烛,及壮贵在勤书诗。男儿不解事文笔,何异妇女留须眉。

予生早已度弱冠,畋渔籍素常嗟迟。尔今年才十八九,著力钻砺诚当时。

忍过事堪喜,斯言良不欺。当须去钳忌,佩服西门韦。

君看朋徒间,契阔多暌离。胡不事久要,有酒欢乐之。

一昨暌离五换年,相逢道旧各欣然。已陪文酒四百刻,更得车斜二十篇。

君家阁老名能赋,蓬莱扈游方遇主。吞曹夺李杜陵翁,句律从来付宗武。

君不闻赤县诗人书案牍,两衙苦被官拘束。自嫌不辨世间忙,犹得吟看县墙绿。

今君器度鼎函牛,为丞烹鲜馀地优。更当渌水吴京邑,豪士新亭旧胜游。

范浚相关作品

路驰心有往,俗忤气屡发。蛮貊苟可行,笃敬功尚缺。

悠悠卧虚馆,咄咄书空札。惕然发深省,揽衣坐㵳泬。

高卧堪人事,幽栖岂世情。老松寒更拙,片竹冷逾清。

拥褐江湖色,鸣琴雨雪声。懒心常近傲,不是学庄生。

西郭千峰慭慭浮。沉沉物色桂林秋。劙人旧地种新愁。

雨带深青描树影,风吹空碧染江流。甲山村外又登楼。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人物风流往往非,空馀陋巷作乌衣。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敛藏先用肃如秋,次第阳和遍九州。

岁月正缘闲里度,纷嚣那得静中游。

江河清兴渺无边,又睹新诗忆故园。仙爪虽欣搔痒背,布音还愧过雷门。

祇闻松石誇朋旧,应免纷华遗子孙。何日幅巾陪燕坐,共将风月快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