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肃乐

钱肃乐(1606-1648),明末官员、抗清英雄。字希声,一字虞孙,号止亭,汉族,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崇祯十年进士,历官太仓知州、刑部员外郎,寻以忧归,清兵下杭州,倡议起兵,应者数万人,遣使请鲁王监国,任右佥都御史、进东阁大学士,卒于舟中。有《正气堂集》。

人物生平

  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太仓知州,严惩豪奴黠吏,考绩列江南第一,迁刑部员外郎。 

  弘光元年

  (1645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入浙,宁波府官员欲降。鄞县贡生董志宁首倡谋义,聚诸生于学宫,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火鼎)、毛聚奎和之,遍谒诸乡老而莫敢应,即所云“六狂生”。肃乐至城,遂定谋发使,于闰六月十二日集绅士于府城隍庙,百姓聚观者数千人,欢声动地。有布衣戴尔惠者大呼日:“何不竟奉钱公起事!”观者齐应,遂拥入巡按署中领导抗清,遣张煌言赴台州,请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七月会师西兴,鲁王授以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驻守萧山瓜沥。后因兵饷无继,马士英、阮大铖等复相倾轧,江防兵败。 

  监国鲁元年(隆武二年,1646年),领兵出走温州,旋入翁洲(今定海)。时唐王立闽中,遣使召他,即由海道赴闽。不久浙、闽皆破,鲁王浮海。他偕诸弟辗转至福清、文石间。次年朝鲁王于福建琅江,授兵部尚书,兵复振,连下兴化、福清、连江、长乐、罗源等30余城。时郑彩专权,沉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于海,他睹此忧忿交加。

  监国鲁三年(永历二年,1648年),连江失守,病中闻败讯以头触枕,但求速死,未几卒于琅江,安葬于福建省福清县的黄蘖山麓,南明监国鲁王政权赐太保,谥忠介。

长信宫中,留不住、一枝春色。何处觅、风台月榭,玉楼金阙。

树底莺声和梦断,帘前燕翅迎风侧。恨红酣、绿醉也年年,今偏歇。

钱肃乐相关作品

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

柳侯种柳柳江边,岁岁春风岁岁妍。若访韩碑寻柳庙,为持菊蕊荐寒泉。

响遏行云未足多,阳春流水定如何。夜来小玉飞银汉,传得开元第一歌。

綵幡双燕祝春宜,献寿迎祥重此时。腊雪未消宫树碧,早莺声在万年枝。

风雨飘摇兴未孤,诗情一舸在西湖。故乡万里愁云接,惨淡夔巫入梦无。

萧然一水石桥横,市小稀闻鸡犬声。近览并无乔木古,遥瞻惟见野烟平。

艰难编户渔商业,狼藉丰年醉饱情。送客河干心恻怆,居夷浮海叹吾生。

关门愁立候鸡鸣,搜景驰魂入杳冥。云外日随千里雁。

山根霜共一潭星。路盘暂见樵人火,栈转时闻驿使铃。

武阳渡口与君别,澹水溪头重见君。客里十年如昨日,世间千态祇浮云。

荒沙病马春仍怯,幽馆啼莺昼共闻。明日临流忍分袂,石桥烟柳翠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