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朗读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译文和注释

译文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注释

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行客:过客;旅客。

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2、禾稼.《小儿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页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参考资料: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年:第195页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鉴赏和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刘长卿朗读

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相关作品

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溪畔印沙多鹤迹,
槛前题竹有僧名。问人远岫千重意,对客闲云一片情。
早晚尘埃得休去,且将书剑事先生。

画舫夷犹野水滨,异乡相见转相亲。岸傍灌木长含雨,树里啼莺巧避人。

高阁平舒千里目,浮生未定百年身。深杯到手休辞醉,更与从容尽几巡。

楚箨并刀杜雨前,掇红接紫自年年。

颠风稗子僧成佛,白日灿柯人诈仙。

五陵结客而今倦,飘零少年裘马。曲唱黄骢,尊倾绿蚁,曾醉汉家丰霸。

头颅可借。感前辈荆高,与人宗社。流落江南,酒徒肝胆向谁写。

野居何处是,轩外一横塘。座纳薰风细,帘垂白日长。

面山如对画,临水坐流觞。更爱闲花木,欣欣得向阳。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庭户翛然爽似秋,筼筜祇护小堂幽。日光筛地碎金雨,岚气袭人空翠浮。

乞笋僧来成坐久,论诗客至更迟留。明廷方下徵贤诏,未许追随二阮游。

吾舅风流名海内,霜清月淡有梅诗。

君曾一向蒸湘识,句里悬应摸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