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

营州歌朗读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和注释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参考资料:

1、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生.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16页

2、罗贯中原著 王福改写.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37页

3、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参考资料:

1、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第15页

营州歌鉴赏和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高适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高适朗读

古诗营州歌相关作品

石阑几曲枕湖光,独立松阴一盖凉。长日但闻钟磬响,四围全绕芰荷香。

不持戒偈心先净,更展《楞严》世已忘。俛首风烟看下界,红尘扰扰限飞梁。

饮水餐英作寿基,满庭霜集副襟期。樽前朱履踏红叶,头上金钱蘸绿卮。

秋色已拚今夕醉,朔风何急向篱吹。自知根蒂从来固,誓不飘零满砌墀。

飞来山鸟语惺愡,却是幽人半睡中。新竹成阴无弹射,不妨同享北窗风。

君家自昔擅华腴,后来杰出多文儒。往羡珥貂光七叶,今看甲第雄二都。

骢马重行洛阳陌,霜雪飘零旧台柏。勋名继美垂百年,纷纷堂构昭遗迹。

神工开佛刹,鬼斧凿虹桥。两峡攒流小,孤峰抱寺遥。

烟霞低几槛,钟梵落江潮。洞古云常湿,崖阴雪未消。

落日群峰外,青空邀晚红。晴山添雪色,远树缓霜鸿。

心放闲愁后,生凭大化中。天年聊物理,楚国想遗风。

翠尘沃日烟霏霏,彤光飞上干罘罳。谁家高楼锁春色,金铺约户蟠双螭。

东风掠幌鸾绡动,瑶鸭兰温睡初重。起来临镜悄无言,含情自理双莺梦。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