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应制

龙门应制朗读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龙门应制鉴赏和赏析

  这是一首应制的七言歌行,记述武后访问龙门之事。史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此诗的几个词语需要解释。“黄道”是太阳的轨道,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鼎”是王朝正统的象征。“瑶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地方,这里暗示过度奢侈或纵欲的要求。

  宋之问赞美武后的出游,用了许多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但他将夸张的描写诗句连接成近于叙述的形式,显得更加复杂。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城诗人从京城赋中借来结构,以某种讽喻或否定的反应修饰他们对声色之美的赞扬。这种结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危险的。可是,诗人仍然需要以某种道德评论结束诗篇,所以宋之问在结尾赞美了武周政权的正统性及道德力量。

  这首诗不时出现宫廷宴会诗的惯例。最先出现的两句七言诗(第五、六句)不对偶,但是随着诗人开始描写风景,各联诗就完美地相配了。诗人也未放弃宴会结束的长段描写,落日和淹留的快乐都写得与宴会诗一样得体。这种华美的描写风格一定曾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杜甫在安禄山叛乱后,回忆唐朝失去的繁盛时,常常哀伤地模仿这种宫廷描写风格。

宋之问简介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

宋之问朗读

古诗龙门应制相关作品

罗浮五百里,远视横成岭。奇峰近乃见,高者飞云顶。

四百卅二峰,峰峰有灵境。拨云入上界,三峰抑何挺!

横海伏波自古豪,丹忱耿耿欲鞭鳌。东方未必同张客,南越依然奉汉高。

赖有黑旗环鹿耳,已看白骨付鸿毛。书生竟上珠崖策,换得君房史笔褒。

垂云莽莽夜还风,人在青楼碧树东。伏枕年华秋易老,隔帘消息梦难通。

歌中郢雪谁同白,别后园桃不耐红。吟罢四愁愁转剧,可堪搔首望飞蓬。

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

鹊鸣灯结无定期,镜里青云看成雪。

蚤辞簪绂偃林扉,总为苍生愿不违。一出云山无豹隐,百年天地有龙飞。

鸡声带月催长乐,凫色占星倚少微。最是五湖饶钓叟,从君乞取旧荷衣。

年年飞鹊架银河,才值佳期瞥眼过。人世每虞欢会少,仙家转喜别情多。

针穿彩殿空临月,瓜祭琼筵未有梭。不解天孙愚弄意,平明还问巧如何。

君方陵愈我惭郊,大瓠为舟浪自要。老矣独期云駃便,归与长负桂丛招。

峥嵘红橘迎风密,点滴安榴掠望烧。多谢□萌滋味永,便思飞步到杨寥。

江东盛才俊,今见会真元。之子富文华,抱负何超全?

一战三千士,独步文场先。筮仕入春官,礼乐渐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