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朗读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残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残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

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注释

转:一作“啭”。

月:一作“日”。

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

隔帷:帷帐外。

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锦茵:锦制的褥垫。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

斜袅:袅袅斜飘。烟轻:一作“轻烟”。

淡蛾:淡眉。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

处:一作“事”。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参考资料:

1、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6

2、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0-671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206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鉴赏和赏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

毛熙震简介

[约公元九四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晋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为后蜀秘书监。熙震善为词,今存二十九首,(见《唐五代词》)辞多华丽。 ...

毛熙震朗读

古诗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相关作品

四十无闻一腐儒,谩劳冲雪扣岩居。长贫不计盘飧乏,多病仍堪酒戒除。

世事乾坤聊尔耳,功程日月笑居诸。可应得暇还来此,閒听山泉漱石渠。

墙上蒿,自夸托根高。根高苦不固,萎落随风飘。墙上蒿,自喜擢秀早。

秀早苦不长,离披抱霜槁。蒿生蒿死曾足计,但恨踞盘难得地。

悦己曾增巧笑容,舞鸾归歇鉴花中。人间遇乐便作乐,何用行军问所从。

脚底江山不浪开,小楼占此是天裁。光流南极窗前枕,春满东溟掌里杯。

碧玉久亡今复见,白云朝出暮还来。梅花又报罗浮信,月上江门载影回。

落帽家山记几巡,弟兄南北各伤神。茱萸明日重阳酒,五处登高各一人。

清风迎衣襟,白云捧脚底,

飘然径上庐山头,谁道栖贤三十里。

白雪词章胜远游,胸中清鉴有阳秋。玉堂正要如椽笔,肯使经年借一州。

高人窃欲比无功,閒把心情托去鸿。《易》象有时输瓦卜,骚材兼不废媱风。

谋生拙似衔冰鹤,触事刚如蚀木虫。莫放大鹏天上去,恐遮白日骇愚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