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铸鉴

古人铸鉴朗读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注释

鉴:镜子。 差:略微 原:推究

沈括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沈括朗读

古诗古人铸鉴相关作品

青青潇湘竹,猗猗被寒水。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

登高左右望,但见黄尘起。凤凰翔不下,梧桐化为枳。

孤儿来,乞食一何惨悽。问汝父兄何之,长跪答言:父为酒泉太守,匈奴来遮,贰师入酒泉,血肉付枭与鸱。

有一老胡絷我母,马蹄倏忽不见,隐隐闻啼。兄行贾海南,十载不得归。

得归人所羡,况复赋皇华。彩戏宫中锦,萱明堂背花。

三年游子梦,万里使臣槎。情剧频驱马,春前应到家。

土床烟足紬衾暖,瓦斧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卷地狂风殿晚春,落花盖水俗成云。

向人不改故时面,惟有苍官与此君。

行遍灵岩与虎丘,洞霄双径也闲游。钱塘潮送钓台上,投老心情却自由。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九十春光似酒浓,隔帘香暖小桃红。杖藜缓步寻芳草,閒逐黄鹂过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