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山行朗读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译文和注释

译文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lì):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茅舍:茅屋。

缲丝:煮茧抽丝。

不惜:不顾惜;不吝惜。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4-585

创作背景

  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隐居山林达三十年,对山间的四时晨昏、风云草木极其熟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

参考资料:

1、马君骅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0-971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4-585

山行鉴赏和赏析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如果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就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产生了一种令人倍感亲切的氛围。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诗人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项斯简介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项斯朗读

古诗山行相关作品

将营剑甲气横秋,幕府衣冠坐运筹。天下义师同灭楚,蜀中帝胄已兴刘。

星轺将命来华省,锦诰覃恩遍列侯。归向辕门宣主德,满城欢意动貔貅。

闻说芗岩老,风情不减前。菊盘秋熟蟹,竹枕晚凉蝉。

碑碣僧频谒,诗囊客自编。梅花紫溪路,一别又三年。

中兴诸帅并云龙,吾祖于公望独崇。自为苍生辞里闬,早盟白水励臣躬。

肃清闽浙中原定,收复回疆朔漠空。西望海天云黯淡,尚留遗恨在孤衷。

错赋巫山十二峰,西南与北偶名同。便饶真是阳台路,行雨才收梦亦空。

呼猿涧西藏石筍,丹桂苍松达鹫岭。

几年陈迹绝纤埃,一旦佳名出清景。

菜花风过又清明,深巷箫声记卖饧。画好终须摹古意,才疏每愧负时名。

居凭楼阁神先旷,案有琴书气自清。更欲移家远城市,五湖烟月不胜情。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旧游陈与阮,不见独成吟。无复此联璧,为谁重鼓琴。

朔方文字老,南国酒杯深。今日风流远,令人恨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