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

  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

  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庙,结交了一批“禅侣”,也深得僧人的帮助。尝诗云:“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兄。”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逃禅,并在《辨中边论》基础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观理论”,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创办鹤年堂

  永乐登基后,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融合政策,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并且带去了慈水人、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也可以说,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

翠黛浮晴汉,虬枝立暝烟。回舟不用楫,江上水吞天。

琼仙服尽紫金丹,不识人间有岁寒。一笑荒村春似海,载歌淇澳报平安。

池馆春深看牡丹,五陵车马隘长安。谁知凛凛冰霜际,却是梅花守岁寒。

阴霓夜吼风雨急,坤维震荡玄冥立。桑田变海人为鱼,叶侯诉天天为泣。

侯奉天罚诛妖霓,下平水土安群黎。嶙峋老骨不肯朽,化作姚江捍海堤。

维鄞有高士,乃居城北门。伯叔列茅土,弟昆罗搢绅。

先生视富贵,蔑若行空云。萧然坐一室,诗书日讨论。

小圃不盈亩,偪侧背江郭。种药有戆夫,庵居甘澹泊。

参苓充服食,杞菊成帷箔。抱瓮不辞劳,荷锄宁改乐。

秋月既虚明,禅心亦清净。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

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莹。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

蔬畦新雨过,小摘称君贫。若入君王梦,琼林第一人。

双玉亭亭出粉墙,便添风月入吟觞。会看直上三千尺,截简先书异姓王。

公家东海滨,我昔共乡县。今同寓鄂渚,十年不一见。

公从藩府典礼仪,入侍须早出每迟。不将汎爱要乡誉,直以孤忠结主知。

一自失良人,年年不见春。常时折花处,青苔满行路。

即今垂老百事非,箧中惟有嫁时衣。姑终养,子成立,望夫差胜山头石。

坐阅桑田变,归为菽水谋。聊从西圃隐,少慰北堂忧。

汲月沧江晓,锄云沃野秋。新蔬和雨摘,硕果带霜收。

萧条门巷旧王孙,旋写黄庭换绿尊。富贵傥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

日日看山眼倍明,更无一事可关情。扫开积雪岩前走,领取閒云陇上行。

不共羽人谈太易,懒从衲子话无生。划然时发苏门啸,遥答风声及水声。

英英径菊,混混原泉。凌霜悦茂,挟雨潺湲。以香以洁,并作清妍。

中有静者,于焉周旋。采之服之,愈疾引年。濯之嗽之,内澄外鲜。

溪上钓西风,心随溪水东。后车今已载,何待兆非熊。

丁鹤年相关作品

穫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绿房韬紫的,玉片踊重葩。公论评优劣,难私解语花。

夕阳楼外落花飞。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烟卷翠微。楼上客,鬓成丝。归来未有期。断魂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移。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流莺恰恰声盈路。且随梦寻芳去。只觉兰风吹暗度。

衣香人影,酒边灯底,尽是销魂处。

危途盍把隐为师,名姓翻嫌世或知。

栗里已成终老计,桐乡犹记旧游时。

卓操馀凶事可知,空临南面竟何为。

奔驰关洛还迁许,终作奸雄盗取资。

箫韶岂不美,爰居终自悲。俛仰鲁城上,惊顾不能怡。

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和声讵中变,众听邈难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