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耜

彭耜,字季益,宋朝福建福州人。隐居鹤林,人称彭鹤林。幼习武。后入道教,成为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人物。被奉为全真道“南七真”之一。为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海琼先生)的门徒。据白玉蟾之《鹤林靖铭》记载:彭耜季益,乙巳(西元1185年)生。弱冠时,梦至一所,恍如洞宫,匾曰:“鹤林”。寤而识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领治本竹,始知其山所瑞竹,复与鹤鸣山相联,于是悟“鹤林”之梦,乃鞭心以求仙。彭作有《道阃元枢歌》、《鹤林赋》、《鹤林法语》 等。《全宋词》录有其作品。

人物生平

  彭耜,南宋末道士。字季益,号“鹤林”。长乐(今福福建)人,一说三山(今属福建福州市)人。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遂杜门绝交游,不理家业。与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处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城东凤丘山有鹤林院遗址。曾采摭宋代诸家注编为《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今存。

  自其少时,早有文声。自中铨后,恬不问仕。事海琼先生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 ,复作诗曰: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阿休休。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

  其所居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疾,多所全济。乡邦得之,一时寓贵多勉其仕,牢不可破。然而学问博洽,趣尚清远,须古之孝廉不是过也。当路欲以隐逸荐之于朝,君闻而逊谢之,终日杜门,与世绝交游。

  凡生产家人之事,曾不经意。其内子潘蕊珠,厥志一也,晨夕惟熏修而已。耜得兴则赋诗,或亦饮酒。饮必大醉,冥然后止。遇有鬼神加害者,则以丹符疗之,遂愈。

吾家何处。对落日残鸦,乱花飞絮。五湖四海,千岩万壑,已把此生分付。怎得海棠心绪,更没鸳鸯债负。春正好,叹流光有限,老山无数。归去。君试觑。紫燕黄鹂,愁怕韶华暮。细雨斜风,断烟芳草,暑往寒来几度。锁却心猿意马,缚住金鸟玉兔。今古事,似一江流水,此怀难诉。

天风吹衣霞飕飕,叱驭从南来罗浮。何谓玉笥捣药鸟,亦于石楼喧夜愁。

仙翁定知野人到,道观聊为朝真留。一粒刀圭吾不与,大椿那有八千秋。

判事有花皆可录,谏书无草岂求名。

中秋皓月,隔霄光倍照尘寰。九龙喷香水,胜沈檀。白象珠明协瑞、尊者诞人间。世称生佛子、派接清原。

素馨花、在枝无几。秋入阑干十二。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兰英菊蕊。霜蟹年时,香橙天气。总是悲秋意。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风月,怎生存济。
还未知、幽人心事。望得眼穿心碎。青鸟不来,彩鸾何处,云锁三山翠。是碧霄有路,要归归又无计。
奈何他、不长天远,身又何曾生翼。手拟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纵人间富贵,一岁复一岁。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

彭耜相关作品

摇曳春风绿万丝,笙簧朝暮语莺儿。谁知孝子伤心处,不见停杯侧耳时。

天阙南头治夏官,公馀庭馆对芝兰。庭前别有梅花树,冰雪相看到岁寒。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吾剑非凡,玉皇宣赐,非吾谁敢承当。青蛇三尺,时复起祥光。剔起乾坤骨髓,劈开太一真阳。何人铸,耶溪欧冶,金水配柔刚。不知何处用,除邪斩怪,宁静诸方。斡开万象,尽化玄霜。惟有修行不谨,轻轻指、魂魄飞扬。匣中响,雷声震动,万里鬼神藏。

小亭半面绕芳池,日永窗移树影迟。花带馀香归燕垒,絮飞零粉上蛛丝。

眼前物象心生幻,閒里天机静自知。不觉吟高惊宿鸟,一声幽韵出深枝。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薛师石

昔闻天下山,衡岳称崇丘。

又闻天下水,江汉为巨流。

轻烟细雨当重九。篱伴孤芳,香为金风透。翠叶黄英怜独秀。

弄月欺霜枝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