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道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评价

  卢思道一生,聪爽俊辩,通侻不羁;不持操行,好轻侮人。因而,他的仕途并不通畅,但文章诗词却是非同寻常。其代表作《听鸣蝉篇》抒发了“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的乡思,也讥讽了长安权贵们“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的生活,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其《从军行》无疑是古代边塞诗的佳作,“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真切描写了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其文以《劳生论》最负盛名,揭露了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为此者,皆衣冠士族,或有艺能,不耻不仁,不畏不义,靡愧友朋,莫惭妻子。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介词:作“自”解)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冠帻劫人,厚自封殖。妍歌妙舞,列鼎撞钟,耳倦丝桐,口饫珍旨。虽素论以为非,而时宰之不责,末俗蚩蚩,如此之敝。”——被近代文学家钱钟书赞誉为:北朝文章的压卷之作。

  卢思道的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代表作《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卢思道的文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被今人钱钟书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原因,也具识见。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倡楼对三道,吹台临九重。笙随山上鹤,笛奏水中龙。

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逢。谁能暂留客,解佩一相从。

鉴帷明欲敛,照槛色将晨。可怜疏复密,隐映当窗人。

浮清带远吹,含光动细尘。落花时屡拂,会待玉阶春。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

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

妆楼对驰道,吹台临景舍。风入上春朝,月满凉秋夜。

未言歌笑毕,已觉生荣谢。何时洛水湄,芝田解龙驾。

常闻昆阆有神仙。云冠羽佩得长年。秋夕风动三珠树。春朝露湿九芝田。

不如邺城佳丽所。玉楼银阁与天连。太液回波千丈映。上林花树百枝然。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

幽求遂古,逖听前闻。鸿荒眇邈,篆策絪缊。体国经野,为鸟为云。

果行毓德,或武或文。

长门与长信,忧思并难任。洞房明月下,空庭绿草深。

怨歌裁洁素,能赋受黄金。复闻隔湘水,犹言限桂林。

共甑分炊水,同铛各煮鱼。

曲浦戏妖姬,轻盈不自持。擎荷爱圆水,折藕弄长丝。

佩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菱歌惜不唱,须待暝归时。

开年简时日,上辛称天吉。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

乘舆出九重,金根御六龙。章移千乘动,旆举百神从。

初发清漳浦,春草正萋萋。今留素浐曲,夏木已成蹊。

尘起星桥外,日落宝坛西。庭空野烟合,巢深夕羽迷。

水衡称逸人,潘杨有世亲。形骸预冠盖,心思出风云。

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

晚霞浮极浦,落景照长亭。拂雾扬龙节,乘风溯鸟旌。

扬镳历汴浦,回扈入梁墟。汉藩文雅地,清尘暧有馀。

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叹息徐公剑,悲凉邹子书。

卢思道相关作品

薄薄酒,饮两钟;

粗粗布,著两重;

己巳四月二十四,甲子夜半天门开。是时群星环北斗,一星谪堕人间来。

星精为人不易得,千年孕秀方呈才。笔扛龙门百斛鼎,家传凤阁通银台。

松嫩堪餐。竹密须删。息尘缘、何事相干。心超物外,身处人间。有十分清,十分淡,十分闲。学道非难。守道多艰。结跏趺、坐断尘寰。若空僧舍,寂寞禅关。对几层云,几层水,几层山。

泣怀三献玉,廉拒四知金。势利焚和猛,诗书汲古深。

贵无长得意,闲有自由心。岣嵝丹砂在,盟寒傥可寻。

及时瓜李任浮沉,畏景游云苦太侵。

环县江流元渺渺,参天乔木自森森。

霞红疑太早,果不是晴天。

市涨危侵户,村流喜入田。

懦微莫如我,往往从险艰。譬之驱山麋,八銮困天闲。

岂惟物违性,成功亦良难。风烟念何地,野水长松閒。

前朝老诸生,大半正邱首。

投荒万里归,烦公问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