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

(922—992)幽州蓟县人,后徙家洛阳,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助其代周。入宋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建议速平李筠之乱,从征上党,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三年,拜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质为相。参预北宋初年各项重大策令之制定,如罢宿卫、节镇兵权,以文臣知州;诸州置转运使、通判以集中政权和财权;先平南方后定北边等。太祖晚年渐失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太宗朝两度入相。淳化三年以病老致仕,封魏国公。卒谥忠献。

贞元重数荚,滕六剧霏花。

漠漠初濡砌,皑皑欲聚沙。

赵普相关作品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行行御凉风,乃过铁桥西。落照映彩霞,石梁跨虹霓。

我欲往从之,烟雾急以迷。安得徒步女,携手驾云螭。

梅郎可爱如蜀柳,风流似是子真后。抱器来宾太学穷,五年自袖采兰手。

来时落雁摇虚弓,汗血长鸣西北风。自誓坏韩复蠹魏,可怜一无咫尺功。

人心污物本来灵,动静那分晦与明。

昼接事为思有主,夜思无主梦因成。

紫宸廊回寒无价,文石庭乾扫不融。

又喜来年书大有,谁知圣主是天公。

欲暮多羁思,客行悲故乡。

背关余古木,落叶堕寒霜。

细问太来者,暮宿汉阳城。三日望京山,五日过西陵。

庙堂鼎食穷水陆,风纪惠文寒耸玉。而君名位不省台,常见私忧结眉目。

朅来我过白所怀,如枉末伸功未录。谆谆三代治安本,修水火金并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