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

徐寅也称徐夤,男,字昭梦,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其试场所作《止戈为武赋》亦传诵一时。五代时依王审之,不得志,归隐家乡,卒。有《探龙集》等多种著作,《全唐诗》收录其诗220余首。

人物生平

  徐寅命不逢时,处于安史之乱的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剧烈动荡,藩镇(地方军阀)分裂割据。曾为黄巢部下后降唐的同华节度使朱全忠,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勾结宰相崔胤,杀了唐昭宗,另立年仅十三岁的李木兄为傀儡皇帝———唐昭宣帝,以武力劫持中央政权,控制关中和关东广大地区。朱全忠野心也越来越大,想纂唐夺权,徐寅鄙视他奸诈残暴人格,毅然弃官返乡。

  福建当时是闽王王审知当政,他欣赏徐寅为人正直,学识渊博,邀请其商讨治闽大事。徐寅等人适时提出“轻徭薄敛,抚民休息”之策,首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协助王审知修长乐海堤,建十个斗门,旱可蓄水,涝可泄洪,灌溉千亩良田,粮食丰收,民心安定。自此,八闽大地积极兴修水利,漳、泉等地仓廪盈实。

  徐寅年迈时回到故乡莆田延寿村。此地位于九华山下,寿溪蜿蜒而过,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徐寅萌发建筑一座藏书楼想法,让莆仙学子有一个好去处,即选址在延寿桥头南侧,他倾注所有积蓄,书楼建成后又亲题“延寿万卷书楼”匾额,藏书达万卷。书楼不仅借书给学子阅读,还定期举行讲学,讲授者自由讲述,学子们自由听讲,“书楼”遂成书院前身。到了宋代,莆仙各地兴办许多书院,供学子们学习,可见徐寅对莆仙教育文化发展功不可没。

  后代徐氏宗亲缅怀徐寅高风亮节和造福家乡德行,每年逢年过节常张贴:“寿水家声大,书潭世泽长”的春联,以示纪念。

神化难源瑞即开,

雕陵毛羽出尘埃。

多蓄多藏岂足论,

有谁还议济王孙。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鹤绫三尺晓霞浓,

送与东家二八容。

剑门南面树。

移向会仙亭。

应节谁穷造成端,

菊黄豺祭问应难。

印留麋鹿野禽踪,

岩壑渔矶处处逢。

芳菲移至越王台,

最是蔷薇好并栽。

不管人间是与非,

白云流水自相依。

不假陶熔妙,

谁教羽翼全。

水尽铜龙滴渐微,

景阳钟动梦魂飞。

云际婵娟出又藏,

美人肠断拜金方。

日堕虞渊烛影开,

沉沉烟雾压浮埃。

宿有乔林饮有溪,

生来踪迹远尘泥。

君子三端擅一名,

秋毫虽细握非轻。

捩碧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

徐寅相关作品

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从南方来,与翁两联翩。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花名不解作花妍,花似鸡冠像可怜。文帻偏妆丹点蜜,斗鍪再接血痕鲜。

甘陪菊淡偕梅瘦,不惹蜂狂与蝶颠。岁晚朱颜谁更在,寒盟如此共年年。

丹梯直北通榆木,拂袖山烟百折登。河注黄花衔二口,天低白草见诸陵。

行人尚忆回銮曲,碛岸曾移照妓镫。旧迹荒寒非一概,不因六月有坚冰。

南陌落花移,蚕妾畏桑萎。逐便牵低叶,争多避小枝。

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

广野晨方合,征帷午尚垂。千峰愁隐障,万亩快潜滋。

歊紫占应叶,蒸黄道或衰。劳歌增太息,不是瘴乡宜。

悠悠钟山云,朝夕碍我目。褰衣试一往,行与云相逐。

驱马出东门,十里至山麓。幽人昔已亡,谁能继芳躅。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投分江梅亦太清,寻盟风絮却多情。

势先泽腹归冰鉴,气迫毫尖入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