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彝

杨彝(1583-1661),字子常,号谷园(谷园),明末常熟人。应社创始人之一,唐市学派创始人,复社眉目。

人物生平

  早年为钱谦益门下。子常尝与太仓顾麟士(梦麟)反复诘难,申明圣人之经意,以开学者之惑,天下翕然。相从称颂“杨顾”,后在其所建凤基园创“应社”,世谓“唐市学派”。一时间天下翕然从风,见于著录的弟子有数百人之多。

  天启四年(1624年),与金台周介生,华亭周勒卤,青浦陈卧子,吴县杨维斗、徐君和,唐市本籍许子洽(重熙),太仓张采、顾麟士,朱槐等人组织复社,被称誉为复社眉目。

  天启五年(1625),他们在唐市凤基园召开应社大会,江南名士数百人与会,堪称一时之盛。

  屡试不遇,明崇祯八年(1635年)岁贡,为松江训导,擢知县昌都,引疾弗赴。

  明亡(1644年)杜门却扫,一意著述。与本籍同门顾炎武有往来。

  顺治八年(1651年),顾炎武游四方,杨彝为亭林送行,与顾梦麟、万寿祺、归庄等21人写成《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

  年七十九卒,墓今在常熟市沙家浜镇唐市河东街杨园茶馆内。

  其子子静,字定夫,22岁卒。子常因子夭,晚年广侍姬。目盲,仍令人读书其侧,为乡间书生讲说不倦。门人私谥曰渊孝先生,祀乡贤。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床头黄金不足贵,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月出中秋好,轩居适对之。水光长似接,壁影迭为岐。

但以三宵约,殊难两地移。湖山分胜事,把酒问何其。

斯文今古托仪型,帝醉何堪君独醒。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

知己早驾思秋鲙,遗令空棺执孝经。欲叩铭旌无一字,残灯空自火星星。

天阔衔江雨,冥冥上客衣。潭清鱼可数,沙晚雁争飞。
川谷留云气,鹈鹕傍钓矶。飘零江海客,欹侧一帆归。

每见临安客,浑无故旧书。客情都易老,乡谊未全疏。

夜月鸾飞远,边云雁过初。陶然樽酒外,幽趣问何如。

露下梧桐客梦醒,梦中犹记在滇城。寻山玩水连三月,听雨吟风过二更。

斑白近来添老态,文章千古总虚名。何时更剪西窗烛,重把新诗与细评。

仙人赠我华阳巾,鹤发轻笼雪色新。行近花间添老态,照来镜里觉精神。

宁论锦里誇乌角,绝胜东坡岸白纶。安得画工图小像,水边林下乞闲身。

扶桑禅子下蓬莱,携得仙人竹杖来。瘦节只疑同鹤骨,虚心犹恐是龙胎。

衰年正赖扶持力,异日须知变化材。不怕石头溪路滑,月明随意步苍苔。

城南好山何太幽,人家对门溪水流。春禽啼树野花落,雪瀑挂崖岚翠浮。

长镵自可斸灵药,短筇何必寻丹丘。一声清啸暮天碧,松顶月明人倚楼。

公庭宴坐无俗情,杨柳荫门春水生。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当今论治用材杰,归来未许陶渊明。

贵竹城中养拙斋,开窗树色映丹崖。常时有约论幽事,几岁无书慰老怀。

身逐暝云登蜀道,梦随寒雨落秦淮。英才况出功臣裔,早晚除书下玉阶。

五十离乡七十归,居民城郭是耶非。青山自喜田园在,白发应怜故老稀。

邻舍定携新酿酒,儿童不识旧戎衣。到家若有相思字,为寄明年春雁飞。

一声残角数声鸡,南斗高悬北斗低。多少行人度关去,东方曙色尚凄迷。

杨彝相关作品

珠林光万点,红乱野园芳。

艳夺桃花彩,甘骄荔子浆。

春来已自两旬馀,欲借春看未见渠。烟树隔湖三十里,寒梢依旧向人疏。

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

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太白峰前古镜台,没尘埃却惹尘埃。

担头颺下烂柴橛,忆佤当堂打破来。

五丝蹙云双帔长,珠冠翠蕤明两珰。早年身侍两姑傍,良人执戟戍边方。

齐眉举按上高堂,夜灯课子青藜光。良人已矣诸孤昌,大者名在六郡良。

净值香来水北,残蝉声度桥东。

清沚金鳞漾绿,夕阳白鹭翻红。

客次驱车此地过,孤城形势郁嵯峨。高秋树老栖鳷鹊,落日坟荒卧骆驼。

访事已无知郭隗,伤心莫更说荆轲。十年燕草悬吾目,怕触萧风未敢歌。

坐近松风骨自寒,茅斋直拶白雪边。玄关不闭何人到,
此事谁论在佛先。天竺老师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
今朝林下忘言说,强把新诗寄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