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勤于治学,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放江苏、浙江、四川乡试主考,提督江西、顺天学政。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工部右侍郎。

  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

  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翁同龢 日记云:“哭李若农,为之摧绝。若农身后萧条,差囊尽买点书。其子渊硕年十五,号踊如成人,可怜可怜。” 并为题挽联:“积感填膺,斯人竟以衡文老;遗书满箧,馀事犹堪艺术传。”

  李文田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西北史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

  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

断瓦残当岁月深,沿河翁仲草萧森。残碑遍地无人拾,叹息圭塘许翰林。

回合山川势不虚,格坚叉罕定都余。图苏河畔凉楼地,当日双溪此著书。

热河秋景总如春,绿意红情色色新。衙署上头行殿近,消闲谁似画中人。

虎北严关斗可摩,难逢皴法小坡陀。滦平县侧滦河畔,一幅横屏似此多。

渔阳东郡古藩屏,城阙岧峣锁渤溟。岚气宵深连海白,烧痕春暖入关青。

天临碣石星分尾,地接巫闾屋建瓴。且喜兴中烽火静,麦畴残雪润郊坰。

左临虎北右飞狐,旧国千年忆霸图。绝塞关山秦上谷,极天岚采汉军都。

明昌废苑生禾黍,统漠荒台长桦榆。樵牧不知兵燹事,沙陀斜日觅湛卢。

遗址荆榛默棘连,大唐祠像旧香烟。李融文字分明在,拟共冰潮较极妍。

安史邪氛鼎未移,晚唐回鹘费操持。嗢昆河外真珠水,此语还应醉隐知。

惠民良局有官方,羲后黄神庙貌彰。不读天台《辍耕录》,元医谁悟祖三皇。

李文田相关作品

我遊中巖,拜师於床。

巍巍堂堂,鳳举龙骧。

行到山深山愈青,山青水青青照人。水光易昼而难夜,山态虽秋而亦春。

鱼窠在水不知湿,鸟翮凭空能自直。霞绮横飞总是红,浪花才起浑无碧。

朝游石城山,日暮不肯回。连峰西北倾,迤逦苍屏开。

扪崖历壑千万转,绝顶更上清凉台。清凉台高不知数,千里山川莽回互。

板桥断后无复春,蒲荒柳秃波粼粼。

依稀一片昔时月,来照鸳鸯不照人。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东冈新种八龙孙,北岭清阴肯见分。留取一林听夜雨,莫教千亩僣封君。

生死到来何抵当,石人头上忽生疮。

这些痒处才挠著,便向人前孟八郎。

姬公勋业千古高,云孙閒出皆时髦。笃生夫子贤且豪,风义凛凛魁吾曹。

词源万斛何滔滔,作赋竟欲续离骚。悬知富贵不可逃,乡人莫敢轻韩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