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嗣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客程当落日,重经古陵傍。陵柏摧为薪,百里爨室香。

石人枕石马,鱼镫闇失光。熊罴既不守,穴狐起相商。

颲风吹散阴天雾,十里横塘开石路。云是当年捍海堤,黄土茫茫海眼涸。

堤上人家学种桑,老翁不识灵胥怒。发鸠怨鸟暂得伸,草没鲛宫烽火树。

春风漫漫百草绿,登台独展伤春目。惜别初弹蜀国弦,怀归再理巫山曲。

巫山迢遥隔万里,怨鸟一声空裂耳。但知今日鳖灵尊,还念当时旧天子。

八月高飙天上来,胥江叠浪如山堆。伍相扬威不可触,秦皇当渡空徘徊。

雷驱雪拥洪涛起,北赭南龛愁对峙。白马疑奔练影中,素车隐动鞞声里。

客行二十年,记老不识少。改尽故须眉,昨夜边场到。

忆昔城东开万户,城口浮梁接江浒。出关收鱼若收租,大船半泊新安估。

思陵望治苦若渴,侧席重宣故相出。二十四气诬正人,首持魁柄障白日。

莱阳姜公在黄门,平生忠笃感至尊。极论丞相真有力,要使言官气得伸。

铜人泪滴茅人瞰,汉皇寝殿罘罳陷。杜陵狼藉虎文衣,秋风刘郎看磨剑。

赵家冤凑一塔瓶,天阴啼杂马牛声。不道一丘兰上土,有人月黑抱冬青。

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

稍进不见天,竹叶大逾掌。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

既出贺险尽,瞻前乃复陡。小憩对古松,支离类此叟。

策足耻言疲,恐落仆夫后。山人指爪强,折竹等蒲柳。

舍舟上樵径,晴眺分纤毫。循途凡屡盘,获奇随所遭。

崩崖露云根,长风势渐饕。诸峦徐束体,始识身已高。

远我父母,事人父母。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少慕事亲,十年不字。

长慕事亲,终身不字。谓我女子,谓我男子。宛然孝子,宛然处子。

步出浙江干,酸风射华发。曾此斗戈船,隔岸西陵饮马窟。

窄行碍履齿,莫是当年死士骨。铜腥渍草草不长,鬼作战声犹恍忽。

新霁山堂鱼鼓鸣,杖藜相约过南城。残年方外思寻药,衰眼人间望洗兵。

麦粥分厨充客饱,梨花逼座照春晴。异时应续襄阳传,先叙诸公出处明。

烟屿湖南春鸟鸣,垂杨几日拂江城。望中衡宇归陶令,战后山川过步兵。

古寺传瓷寻地僻,故人剪韭集天晴。益州遗老今犹在,重与相看鹄发明。

会稽行在隔江头,不把杭州作帝州。故老莫论千载事,年来吴越几春秋。

几处楼船湖上逢,半闲丞相有遗踪。天教秋壑生瑶草,重牧吴山第一峰。

李邺嗣相关作品

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芳春无献果,明月不游衣。

盱江老人读书老,杜门不许红尘到。夜来风雨送春归,满院落花闲不扫。

屋外青山山上云,啼猿唳鹤声相闻。舍南舍北皆春水,钓鱼矶畔多鸥群。

病来城里诸亲故,厚薄亲疏心总知。

唯有蔚章于我分,深于同在翰林时。

倒海排山力不任,赵家遗址独泣襟。悲风蓄恨江涛恶,苦雾含凄岛树阴。

百二雄图归草莽,三千王气尽销沈。野鸟叫断荒山月,厓上凄凉自古今。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

几株残柳,斑驳创痕,僵立东风巷口。栅有鸡喧,庭无鹤影,行到板扉慵叩。

穿过回廊右。总蛛多蝶少,草肥花瘦。小桥下、纵横菱蔓,虾网鱼罾,荡起泥溜。

天藏物启有灵根,玉乳银浆岂易分。

净鉴当空寒自照,流珠落涧远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