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起元

顾起元(1565~1628),应天府江宁(今南京)人,明代官员、金石家、书法家。字太初,一作璘初、瞒初,号遁园居士。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乞退后,筑遁园,闭门潜心著述。朝廷曾七次诏命为相,均婉辞之,卒谥文庄。著有《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赘语》、《说略》等。

人物生平

  顾起元,万历二十年(1592)与何栋如、俞彦等人在乡里共结文社。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第十二名,第二年会试第一人,殿试一甲第三人,授翰林编修,曾上《祈天永命》疏,针砭时弊,竭诚备述,但未被采用。万历三十八年(1610)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四十三年(1615)六月为祭酒。终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晚年迁到杏花村,筑遁园隐居。他在《咏遁园》诗中所说:“可以息机,可以谢事,可以养疴”。另一首《咏遁园》诗中题曰:“其地不盈弓,记贵远俗状;自无车马音,但有烟霞相”。自书《遁园记》“园何以名遁,志遁也,遁矣园之云乎哉?遁于志惟园寄之,故曰遁。非待园而遁也,遁之为言也。”崇祯元年(1628)卒,葬于江宁云台山,諡文庄。

  顾起元为人通达,并不贪恋官场的虚华。对于学问文章,他所持态度也是一丝不苟,先博览群书,而后提笔作文。《启祯野乘·顾文庄传》说:“顾起元端静渊穆,不溷溷为同,……胸中绝无畛城。而学问宏博,凡古今成败、人物臧否以致诸曹掌故,无不究心,口陈指画,历历如睹。”顾起元虽然通籍三十年,但是多次上奏折请朝廷准许他告老还乡,在朝为官仅仅五载之短。但是他即便在任上仍注意撰述,他著名的文集《说略》三十卷,在任上“已经基本完成,只是万历三十三年,解京职归乡途中,遇到大河决堤乘船被大风浪损坏,他所著的《说略》手稿因此丢失。在他解职归乡以后,当时的朝廷曾七次下诏书想让他重新回京任职,但生性淡泊的顾起元都一一推拒了。他的朋友曾因此为他的居所题名为“七召亭”。因而,他虽然通籍三十年,但大部时间是以隐居为生。天启间,江宁有人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官府“乞文辞”,他以手疾不作。门人复以重金求札,也被他拒绝。

  虽然屡征不起,但顾氏仍然关心国事,并更加勤于著述。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寻访到《说略》的副本,重新编订为三十卷刊行。万历四十五年(1617),他撰写《客座赘语》十卷。万历四十六年(1618),又自订《懒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万历四十八年(1620),顾氏辑汇《金陵古金石考目》。天启三年(1623),著《蛰庵目录》四卷。天启四年(1624),增订《说略》为六十卷刊行。同时他还著有《寒松馆游览诗》、《归鸿馆杂著》等八种,由此可见其学识之渊博。

  然而世事不公,他虽是博学通才,但他的才学策略却并未被当世所用。因此,顾起元所著的《焦澹园太史墓志铭》中写道:“先生之官碛在金马玉堂,先生之道价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业在名山国门,先生之风教在九洲四海,先生之遗愿在稷丘槐市。”表面上是在抒发情怀用以悼念先人的高风亮节,实际上是对其自身的写照。

匿孤闻县幕,收骨有将军。

禁密趣烹客,心枯绝命文。

白马魂空结,朱蛇谶岂真。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匿孤闻县幕,收骨有将军。禁密趣烹客,心枯绝命文。

泪痕台北土,魂梦海东云。劝进同时士,麒麟自纪勋。

履声共识汉尚书,忽忆东山赋遂初。帝许杜公藏武库,天容李相适安舆。

松岩旧种龙鳞老,竹径新添凤尾舒。国计尚须频借问,甘霖犹自望波余。

顾起元相关作品

晴湖开黛奁,胜侣集台笠。杖策莽苍间,钟阜足摇揖。

临流羡游鳞,不为过江泣。万卉弥芳馨,帝力竟何及。

濒江不可禾,岁惟葭苇茁。青林无端倪,永与江水匹。

由为薪蒸时,责以租赋出。园人诚贪夫,苞苴黄金镒。

坩鲊有几许,直欲致一甘。岂知圣善意,见此转不堪。

此毋天下毋,清风使人惭。

薰风一榻卧南窗,无事萦心暑亦凉。

半夜忽生乡土梦,屋前屋后荔枝香。

兼隐云司客,行吟泽畔人。坐馀香作署,合处剑为津。

问节飞灰近,催诗刻烛频。书家真有圣,交道不无神。

草阁谈玄不复闻,山阳锻后涕交纷。十年辞藻汉京事,万里乡关秦塞云。

尹喜传经空汝待,王乔飞舄竟谁群。荒坟静锁伾山麓,日暮遥悲渭水纹。

高秋夜分后,远客雁来时。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曲榭新除亭外幽,贪看月色半勾留。欣徵冰抱邀明镜,恐误池鱼触玉钩。

华压栏前移得影,云浮树杪漫当头。从知皓魄无私照,何必经营近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