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三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三朗读

胸次寡尘虑,随寓皆可乐。孰云柴桑里?不似麒麟阁。

雨馀草初生,风定花自落。荣辱今两忘,遗经在牛角。

刘鹗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朗读

古诗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三相关作品

飙轮不到海东头,梦里三山日夜浮。归去有时应驾鹤,别来几处见乘牛。

风清晓殿思金磬,云淡春空送綵辀。借问赤松千载后,幅巾还许伴清游。

潇湘殊不远,远思在夫君。灵洲少佳气,苍梧空碧云。

碧云日复暮,朱夏悠悠度。何用持报君,秋风吹琼树。

上庠同补处,祖父昔通家。书在灯俱续,舟移剑共差。

故都箕子麦,晚忆邵平瓜。五福公无恨,吾生自可嗟。

绮窗临画阁,飞阁绕长廊。风散同心草,月送可怜光。

彷佛帘中出,妖丽特非常。耻学秦罗髻,羞为楼上妆。

南瞻复北顾,春水绿漫漫。此地寻花柳,全胜别处看。

五柳先生卷折腰,孤眼千载仰风标。

青衫令尹头如雪,不厌朝昏过此桥。

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屋头深锁屿头云,高下亭台景旋分。

荷气晓来迎露看,泉声雨后隔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