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二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二朗读

权门手可热,行路为低头。一朝沧桑翻,言之使人羞。

伉俪不能庇,骨肉烂莫收。悠然茅屋间,老矣归山丘。

刘鹗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朗读

古诗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二相关作品

大生何处匪元胎,饮水休忘有本来。最恼昏迷奸鬼蜮,宁知悔悟泣风雷。

焦头烂额工移突,碎骨焚身烬烈灰。今日歌诗追昔欸,不胜感愤不胜哀。

去年春暮禁烟寒,把酒看花共倚栏。此日花开君不见,黄垆相隔路漫漫。

忆在西州遇雪时,绣筵处处百花围。

乌丝阑展新诗就,油壁车迎小猎归。

始托得其地,中伤乖所天。

心犹持七戒,教不废三迁。

灵艾传芳远,仙蓂吐叶新。配乾资厚德,介祉集嘉辰。

春光将老杏花残,犹自惊心带泪看。记得去年今日里,布衣羸马出长安。

屹立东南一柱齐,悬空栱桷尽翚飞。雄吞二景开黄道,远接三辰入紫微。

春树已随辽鹤返,秋云不隔塞鸿归。长安只在蝉蜒处,莫向西风赋落睴。

家山本与语溪接,使节曾过砥柱游。见说紫团铭勒处,西风千里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