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六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六朗读

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刘鹗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朗读

古诗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六相关作品

手分云汉下天津,一洗江淮战伐尘。紫气独行周柱史,白衣谁识李山人。

铺陈礼乐三千字,保障东南亿万民。戡定成功在今日,未容归卧五湖春。

莲花峰下天香树,吹老西风几度秋。僧宝真同洪觉范,诗穷我亦孟参谋。

文章宇内千年事,身世江湖万里舟。甚欲相期石桥路,更须同访羽人丘。

小睡西斋听雨凉,竹鸡声里梦难长。

开门山色都争入,只放青苍一册方。

中使开扃晓一通,云车传驻上阳宫。黄莺唤醒残春梦,独对东风惜落红。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

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支离病骨。一殉浮名成解脱。破寺回飙。夜夜归魂季母招。

苔花及榻。命烛论心恒见跋。何处沾巾。斗酒青山北郭门。

何来布金地,螺髻插星辰。谓尔原无相,怜予亦幻身。

泥洹去兜率,舍利落微尘。不见台城叟,终为有漏因。

白骨纤纤巧画眉,髑髅楚楚被罗衣。手持纨扇空相对,笑杀傍观自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