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胡琴

金字经·胡琴朗读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双弦交替拨动,仿佛有一丝清风从弦下送出。演奏一曲又一曲,贯联得那样圆熟。乐声先是清空高妙,一变而为凄切的怨诉。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云黄尘,天色昏暮。

注释

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手下的文学侍从,有大山、小山之分,淮南小山存世的著名作品是《招隐士赋》,俗称“小山赋”。又北宋词人晏几道号小山,有《小山词》,风格婉丽。又张可久,字小山。这里具有多义性。秋水篇:《庄子》篇名,述恬淡无争的原理。这里泛指清空高妙的歌行。

昭君:王昭君,汉元帝时宫人,因和亲远嫁匈奴。昭君怨,乐府名,又琴曲名。但此处也可按字面理解为“昭君怨恨”。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金字经·胡琴

金字经·胡琴鉴赏和赏析

  起首两句对仗,运用“比”的手法,表现胡琴琴声的垮琮。“雨漱窗前竹”,承袭杜诗“雨泻暮檐竹”(《大云寺赞公房》)的句法,而“涧流冰上泉”,则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诗句,都具有形象的听觉效果。雨点冲刷竹叶,沙沙作响,声音比较沉实;涧泉进流冰上,铿锵有声,声音比较清脆,这同《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原理一样,是因琴弦粗细有别而产生的不同音色。两句比喻,已暗暗点现了胡琴的“二弦”。

  “一线”句补明了这两种声音的来源。古人常把琴弦上流出的音符同风联想在一起,如“泠泠七弦上,坐听松风寒”(刘长卿《弹琴》)、“十四弦指下风生”(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等。“一线清风动二弦”,既表达了琴声的袅袅不绝,又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指法、弓法的娴熟与柔和,甚而使胡琴器具的本身,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联”是一字句。散曲中的一字句,除具有独立存在的内容外,还能与上句或下句连读成意。这里的“联”字,承上启下,意蕴十分丰富。它可以理解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添足“一线清风”的圆润;也可释为琴曲的内容互相连贯,即连续演奏小山篇、秋水篇(倘若将“小山秋水”间点上顿号),或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倘若将“小山”解作人名,而把“昭君怨”视作曲名)。“小山”的两句如同注释所述,具有多义性,不拘一解;遇上这种双关乃至多关的情形,读者在理解中不妨将它们的种种内涵在印象上叠加在一起。胡琴演奏的具体曲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曲文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琴声的听觉效果。从后半几句可以知道,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最初是清旷空湛的曲调,泠泠然澄如秋水;随后转为哀怨凄切的内容,仿佛昭君出塞,在黄尘暮云中搊弹的一曲哀歌。寥寥数笔,令人神驰心往,有余韵不绝之感。

  作者另有《朝天子·酸斋席上听胡琴》云:“玉鞭,翠钿,记马上昭君面。一梭银线解冰泉,碎拆骊珠串。雁舞秋烟,莺啼春院,伤心塞草边。醉仙,彩笺,写万里关山怨。”与该曲有相近之处。运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正是这类闻乐作品的美感所在。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张可久朗读

古诗金字经·胡琴相关作品

人生多别愁,日月去如掷。飞鸿背朔云,老去犹旅食。

良会不可常,一岁四五日。悠然千载上,此愿何时毕。

胎仙翱翔兮蕊珠之宫,薄云汉兮溘埃风。乘火精兮自养,抱贞素兮气内充。

朝扶摇兮丹丘,夕裴徊兮玄圃。繄故国兮丘墟,冢累累兮下土。

朝光出屋角,鸟雀声正喧。天寒未能起,缊袍有馀温。

智士困朝市,勇士敝中原。自古贵高卧,岂嫌长闭门。

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

斗云起,偏激烈。随风去,还幽咽。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旋客经年别。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烟梢深处稳栖翎,标格孤高迥出群。只恐听琴惊梦醒,踏翻松顶一巢云。

高鸿多北向,极目雨余天。

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

汉川雨彻宵,晨发苦泥澝。出郭行半日,路借双桨劲。

夹溪垂杨深,人语绿烟定。和风送飞帆,百里入天镜。

纷纷尘土化朱颜,有客知几去不还。大隐何妨在城市,小楼终日对云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