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

江梅朗读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窝居夔州。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96

江梅鉴赏和赏析

  首联从梅蕊初绽到梅花盛开,从腊前到年后,写了时序变化,让作者似乎看到了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写了梅花的开放过程,又好似体现了诗人天天看花,关注盼望的心情。从梅花次第之中表现的是诗人盼春惜春之情。

  颔联承首联写春意浓,然再好的春光春色也无法排遣“客愁”。这是见江梅而有感所写的诗,形容梅、描写春不是诗人的目的,借以抒情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客愁”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对客愁无可奈何。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这里利用情与景的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颈联又稍一停顿,不顺势抒情而写景。梅花满树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春江微波正与岸边梅花相漾发。江中波映江边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一派融融乐乐的春景。何义门说:“破题二句,已非‘江梅’不可。”(引自《瀛奎律髓汇评》)未免过早,“江梅”之意至此才补足。

  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其中原因在尾联道出。尾联将“客愁”之意重申。春水春花,春光春色,虽然赏心悦目,但“都非故园春色,是以对巫岫而添愁耳。”(仇兆鳌《杜诗详注》)杜甫出川早有计划,刚刚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就有过返乡路线的草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滞留夔州实属不得已。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出三峡就可北上回故园了。越是要回故乡越是思念故乡;越是不能返故乡也越发思念故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之一)秋思是故乡,春思也是故乡。故乡情也是爱国情,因为是动荡的时局,血腥的战争逼得他背井离乡漂泊西南。带来希望与生机的春天又来了,可是却不能见到可爱的故乡。面对巫山峰峦,更觉其高峻险恶,也更觉故乡山水可爱可亲。

  这首诗一、三联相连,以景为主,二、四联相连,以情为主,既有江梅的婀娜美丽,也有作者凄凉落寞之情,很有法度。纪昀说此诗不出色,未免过苛。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古诗江梅相关作品

雕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

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踏倒系驴橛,清风满天下,庄生亦是悠悠者。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满架龙须卷复伸,堆盘马乳酿青春。泼醅一斗宜延客,莫博凉州学汉人。

莫办田为活,犹贪禄代耕。

区区营一饱,仅仅了余生。

柱础争流馀润,油云忽改山容。定有盲风怪雨,晓来已听鼍龙。

寂寂春归小阁中,牡丹半已委残红。伤春枉是伤怀抱,自起推窗倚暮空。

朝罢銮舆下王墀,临门骈锡自天垂。唱名颁给依金水,叩首亲承出凤池。

未愧桓荣稽古力,独怜颜驷遇时迟。归来云锦生茅屋,默坐时歌湛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