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有怀北游

阮郎归·有怀北游朗读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译文和注释

译文

金宝装饰的车子,雄赳赳的骏马,花团锦簇,络绎不绝。笙箫在吹,筝琶在奏,扬起了一路香尘。墙头池畔,不时掠过秋千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时节。

盛开的花儿挤着挨着,碧绿的柳条脉脉低垂,我在那位人儿的屋子里喝醉了酒,酣然睡去,总有好几回了。那时候,我在沉醉中,哪里相信会有“不如归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来了,而且已经整整二十年!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格。

钿(diàn)车:用金宝装饰的车子,古代富贵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瞥(piē)然:一闪而过。

贴贴:挤挨的样子。

莺房:指歌女的房间。

啼鹃:古人认为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不信有啼鹃”意指不相信会分手而归。

参考资料:

1、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姜夔 张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04-205页

创作背景

  张炎经历国亡家破的惨变后,一生中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处流浪。约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九月,张炎为元朝廷征召,与好友曾心传、沈尧道一起由杭州到大都,此次入京约有半年的光景。这就是词题中所说的“北游”。作者离京二十年之后,为追怀京都生活写下该词。

参考资料:

1、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754-1755页

阮郎归·有怀北游鉴赏和赏析

  该词上片写大都的盛况。“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写大都街上,车马豪华,多不胜数,前后相连,络绎不绝。起首一句表明士女欢游,场面豪华热烈。次句用“香尘”、“管弦”进一步描绘游乐活动之盛,同时又谊染了气氛,使之更表现出盛况空前。“瞥然,飞过水秋干,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种游戏,在这实指与此相仿的北方的荡秋干。突然间,见秋千荡起,才醒悟到原来是清明寒食节。《天金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玄宗)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流传民间,使寒食节以秋千为戏。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节。短短几句,钿车、骄马、香尘、管弦和飞动的水秋千,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观景象图。

  词的下片写词人追怀京都生活中与一位女郎的一段缠绵往事。“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莺房几醉眠”,可见词人与“莺房”的女主人关系非同一般。“花贴贴,柳悬悬“正表现了两人缠绵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鹃”,“啼鹃”是悲苦的象征,杜鹃啼血既是悲苦,又是离别的象征。作者不相信与那位女郎会有离别悲苦之事,不相信会离开她。但事与愿违,终又劳燕分飞,天隔方,只能将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后还时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写此。有人考证词中女郎可能是张炎的老相识,杭州歌妓沈梅娇。

  全词充满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为更好地表现那段生活,作者择选了《阮郎归》的词牌调,使语句韵味十足,词调形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流”,语言、情感如流水般自然倾泻,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张炎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张炎朗读

古诗阮郎归·有怀北游相关作品

分携何必恨依依,三载无私得意归。

烟雨乍随孤棹去,鸳鸿重入九霄飞。

夜雨霁清晓,浮云散凉川。

幽人理青发,汲彼石井泉。

吾宗几中表,访我时一至。自吾居此庵,才得同两醉。

逆数百年间,相会能几次。每会不尽欢,亲情安足贵。

去者不可追,有生理当化。委形非我真,吹万一何假。

伯夷不足钦,何况景公马。不见玉井莲,结根深太华。

青藜扶倦足,芳草上坡陀。雨过梨花尽,莺啼柳树多。

人心如海水,世路有风波。草莽非无酒,伤春可奈何。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月澹秋阴薄,庭空夜色寒。西风剪云母,片片堕琅玕。

一片残红落紫苔,笙歌无梦到楼台。

溪山昼锁石桥断,山雨夜添春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