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过多景楼

折桂令·过多景楼朗读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注释

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

横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积雪渐渐融化。

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折桂令·过多景楼鉴赏和赏析

  “多景楼”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称为“多景”,也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万事万物都可尽收眼底。诗人登高望远,前文极写所见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问一答道出哀情,可见此曲采用的是以乐景反衬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写的是整体感受,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视野极其开阔,那树显得对么渺远,那鸟仿佛也都消失了踪迹。就像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展望,一片豁然开朗。接着具体写了所见景物: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寓意白昼将尽。诗人依次运用了“阔”“闲”“渺”“幽”以及“远”“平”“缺”等加以刻画,句式倒装,使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再把视线住下,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经透出离别之情。尾三句便点出真意:“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有如蜻蜓点水一点而出,让原本沉浸的乐景中的人,哀感顿生。

周文质简介

周文质(?-1334),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

周文质朗读

古诗折桂令·过多景楼相关作品

东林寺前三峡桥,山泉汹涌水波涛。

当年到此曾携手,寒色今犹满布袍。

密雨润花枝。东风剪柳丝。爱粼粼、水碧芳池。帘押犀垂浑未捲,早又是,燕来时。

梦访路难知。春来书更迟。算多情、毕竟情痴。十样锦笺题旧恨,题不了,苦相思。

湖波遥带夕阳低,想得君家住更西。隔岸众山晴稍出,当门幽鸟晚犹啼。

酒缘客里偏能饮,诗到愁边只谩题。欲倩归云寄离思,如何却向望中迷。

緑遍山厡滿川,子规聲裏雨如烟。

鄉村四月閑人少,纔了蠶桑又插。

山绕荒城水自流,霜空月色满溪楼。

夜长欹枕浑无寐,二十五声都是愁。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客来问玄解,付与尊中友。我口不能言,此间甚多有。

鲜鲜篱中槿,朝开夕旋落。菊生丛莽间,严霜耀众萼。

所以君子交,常使情谊渥。鸣禽思蔚林,纵鱼慕浚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