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朗读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参考资料:

1、罗华荣 .九年制义务教育 语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鉴赏和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郑燮朗读

古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相关作品

小阁棂窗风自推,手添香炷拨炉灰。残年送病诗中去,淑气将春雨里回。

午案待尝新茁韭,阳檐思访欲开梅。岁功代谢忙如许,似与衰翁递老来。

书去书来又一年,祇应提处是虚鞭。相逢会得笔头语,莫惜频寻酒里天。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芳春奋科目,令器比玙璠。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

一朝随化物,群行载词垣。光华知不泯,况有凤毛鶱。

雪儿娇小歌《金缕》,老子婆娑倒玉壶,满身花影倩人扶。昨宵不记,雕鞍

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

夷羿射九日,共工触不周。龙伯连巨鳌,伯鲧湮洪流。

贪嗔起一念,乃与造化仇。力穷固难继,身灭将谁尤。

梦度秦关,凄黯无颜色。谁曾见狐嗥,鹿走浪说,滈池亡璧。

天狼埽尽犹挟矢,逢渭水、旧隐惄焉愁疾。似言铜臭兼土臭,敲吸到、髓枯筋剔。

白日下幽谷,孤坟宿草荒。文章唐进士,儿女汉中郎。

知己长难遇,怜才久不忘。浦云归树暝,相顾色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