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朗读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注释

春务:春季的农事。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鉴赏和赏析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古诗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相关作品

凉飙肃晴野,清磬隔前林。古寺行人少,寒山落叶深。

孤筇随竹影,一径入萝阴。渐觉禅居近,空香引道心。

想见南窗日上时,硬黄茧纸写乌丝。兔敲玉臼丹应就,蛇避金尊影已离。

司马时多文字渴,伯休谁遣姓名知。流年又及春盘菜,一度停云一赋诗。

佳气满吴洲,琅琅谪仙句。

当其傲云月,风流良可慕。

霜鳞雪爪一枯松,恍似湖心见白龙。

想得吕仙曾点化,拿云攫雾欲腾空。

江头杨柳春依依,主人此时伤别离。留连祖席日欲晚,风弄绿影摇金卮。

手攀长条赠君归,纷纷閒愁如絮飞。人生聚散似鱼雁,此柳春深有几枝。

六琯飞灰动一阳,宵分未减昼阴长。丛篁鸟语官斋静,小榻棋声佛火香。

域外远游频改岁,镜中新鬓遽成霜。巳公茅屋吟诗处,早有梅花映水光。

老去探春每怕迟,酒朋棋伴日相追。无心柳絮当人起,有意桃花背马随。

台榭草蒿离乱后,往来弦管古今悲。幽崖尚虑残梅在,玉笛丁宁莫放吹。

客子光阴诗卷里。过了烧灯,又报花朝至。回首小楼听雨处。

杏花春意知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