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箜篌引朗读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注释

阳阿: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

讴:民歌。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箜篌引鉴赏和赏析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曹植朗读

古诗箜篌引相关作品

谯城冬日白,涡水阴云霏。与尔经别地,相看泪湿衣。

旅思随雁尽,乡梦逆潮归。芳草他时满,令人宁久违。

酒杯到手慎莫停,江月已复连疏星。

岂谓灌园三径老,来逢横槊万人英。

仪真南入大江隈,江上云帆向晓开。满目好山青簇簇,连天骇浪白皑皑。

还思二十年前渡,又自三千里外来。北阙承恩方浩瀚,之官今上凤凰台。

止泓清而明,如彼秋月满。

以此观我心,澄源斯过本。

与君相见即相欢,元季于今复二难。去国暂怜鸿影散,冲星时怪鸊膏寒。

潮阳远道春谁伴,别墅离尊日未阑。后夜荆花还共笑,孤舟回首独漫漫。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琴材岂必百年期,翠叶萋萋已满枝。况是常生易封殖,政平喜见中兴时。

凉云归去。再约著,晚来西楼风雨。水静帘阴,鸥闲菰影,秋到露汀烟浦。试省唤回幽恨,尽是愁边新句。倦登眺,动悲凉还在,残蝉吟处。

凄楚。空见说,香锁雾扃,心似秋莲苦。宝瑟弹冰,玉台窥月,浅澹可怜偷聚。几时翠沟题叶,无复绣帘吹絮。鬓华晚,念庾郎情在,风流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