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朗读

译文和注释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清平调·其一鉴赏和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古诗清平调·其一相关作品

曾祷神龙井,云林杳莽间。

苹蘩朝荐庙,风雨夜离山。

小楼通四望,面面惟烟霞。为爱群峰入,何曾半壁遮。

翻疑岸岫矮,不觉磴途赊。最快清秋目,林林赤似花。

嘉陟讵云逖,有美湖上台。驾言送远行,复得旷中怀。

朋好来不速,徒御亦无猜。主人眷佳会,日晏出尊罍。

折柳湖南别尚新,书来已见柳摇春。

故情有此胶投漆,薄俗从渠越视秦。

门对江村八九家,红尘昼静寂无哗。凤巢遥傍新移竹,鱼浪轻吹细落花。

春剪未开深院响,野壶时过短墙赊。少年几许须行乐,莫惜芳尊赏物华。

芳草正萋碧,肃然丽清霜。王孙杳不见,蝴蝶飞以黄。

紫塞下寒吹,浮云微夕阳。残荷张晚盖,七十二鸳鸯。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

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江南冬月气犹温,风雨潇潇至后繁。

钟阜云迷禅寺塔,秦淮潮上酒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