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朗读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鉴赏和赏析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词将别时的关爱,别后的思念,借着自己的以往生活经验来表达。闲闲道来,余味甚足。

  上片写别时。首韵劝勉欧阳国瑞不要再因“春阴”而逗留不去,应早日出发,因为整个春天都没有不阴的时候。这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余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余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情”与“客路”———这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生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难以对人生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下片叙别后相思。古人曾经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赠行人,过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与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作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风景,信手拈来,贴切如画,颇见生活趣味。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朗读

古诗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相关作品

采莲肠断木兰舟,寂寞乌衣细语留。水驿残阳何处梦,旧巢新垒总成愁。

梁空故国三千里,帘卷西风十二楼。此日萧斋重惆怅,浴蚕天气话重游。

舞女及燕姬,倡楼复荡妇。参差大戾发,摇曳小垂手。

钓竿蜀国弹,新城折杨柳。玉案西王桃,蠡杯石榴酒。

销尽炉香欲二更。夜凉深院静、拥银屏。声声寒雁落沙汀。

潇湘远,好梦总难成。

武帝巡游不返,文园渴病难除。谁致内林一颗,且成封禅之书。

邯郸度曲尽新声,稚萼韶华稍向荣。珠箔曲钩遮密坐,瑶台静室伴深行。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

宋嫂鱼羹压卓炉,居然有鸟唤提壶。万花帘慎开宫锦,五马门庭拜郡符。

迟我贾生犹太息,壮君宗泽共三呼。玉颜若问春消息,胜得珠江蛋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