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朗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和注释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黄遵洸.《英诗咀华:汉英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页

山村咏怀鉴赏和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邵雍朗读

古诗山村咏怀相关作品

世态纷纷等触蛮,惟公打透利名关。

八州不作士衡梦,三径谩为元亮还。

共产党人意志坚,

赴汤蹈火我当先,

高楼风不闭,半欲藏江云。试问江干客,或有云中君。

使车遥度古梁州,行色俄惊及早秋。浅水黄茅山外路,斜阳红树驿边楼。

牛羊出没居民少,豺虎纵横过客愁。回首故乡何处是,清霜一夜上人头。

何劳谄笑学趋时,务实清修胜用机。猛虎十年摇尾立,

苍鹰一旦醒心飞。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

榑桑持节旧词臣,事去空怀曲突薪。五夜楹书供涕泪,九边烽火迫星辰。

得时尽作金门客,保岭谁安火种民。欲向乡关数人物,英雄毕竟属何真。

啴啴赴行役,肃肃成谢功。妇女既有归,鸡犬亦相从。

宁辞道路远,万里来黔中。边城尚艰食,太仓乏陈红。

岂敢嗟时事,风尘已办装。行藏馀马骨,岁月悸羊肠。

云满凫鹥国,沙高薜荔墙。升沉天莫问,倚杖听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