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二首·其二朗读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中秋月二首·其二鉴赏和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李峤朗读

古诗中秋月二首·其二相关作品

守劲无遣暖,晴行失老怀。

叶飞枫骨立,萍尽沼乔开。

燕子矶头看月浪,观音阁上听风芦。但知意思凌天表,那记形骸滞客途。

夜静钟声鸣不断,江长帆影过如无。何须别羡玄真子,泛宅浮家作钓徒。

玉骨清臞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夜深真可覆短毡,地僻何因致八绵。

五岭盛传非昔日,一寒如此怪今年。

如来禅,祖师意。绝承当,只这是。破草鞋,汗臭气。热碗鸣,驴豚沸。

也大奇,不思议。分明在目前,今古应无坠。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

左带吴松右五湖,人家笑语隔菰蒲。风涛不动鱼龙国,烟雨翻成水墨图。

越客卧吹船上笛,吴姬多倚水边垆。鉴湖道士如招隐,一曲他年得赐无。

轻屟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

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簇簇人闻马粪香,江东风俗美诸王。

莫言此巷无寻处,处处皆成马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