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无月感赋 其二

元夕无月感赋 其二朗读

火树银花句懒吟,望京楼畔客愁深。他年见月应回忆,寒雨春灯此夕心。

丘逢甲简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丘逢甲朗读

古诗元夕无月感赋 其二相关作品

十分消息在竿头,片甲纤鳞未足收。怪得一番浮子动,西湖明月上金钩。

雨过山毛净,潮生水面平。

群鸦团晚色,一鹊发秋声。

菶菶峄山桐,一树十二枝。枝分十二律,所指各不移。

胡为师襄子,独谓东南奇。一律不可阙,一枝不可遗。

烟霄有石插青葱,片片朝云岂足踪。何处断崖留古态,终朝轻叆弄新容。

林峦晓霁浮佳气,洞穴年□起卧龙。云石于人真得趣,江风随处入诗筒。

敬侯那易学,正自追农圃。平生老瓦盆,安用雕髹许。

斋居临广衢,靓深绝尘氛。嘉卉粲前列,芳帙左右陈。

君子抱异尚,稽古夙所敦。鸡鸣整冠佩,肃肃趋枫宸。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寸心不与一物隔,远目自为千里期。便共溪山有情分,更缘阡陌识参差。

层云异日虽轻举,独鸟长年可俯窥。缇骑到家春满眼,庾公清兴不应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