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朗读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崔湜简介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崔湜朗读

古诗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相关作品

平湖万里宽,秋月一天白。

隐隐岳阳楼,有人自横笛。

遗恨前朝事,吾来问水滨。乾坤存一旅,社稷有三臣。

惨澹勤王志,间关护主身。至今厓畔石,风雨洗胡尘。

丹桂固应为密友,黄友自合让高芳。

夜来独立西风底,吹入诗肠咳唾香。

老去胡宜誓酒卮,兴来破戒为君持。

自今排日花羊醉,报答春光已后时。

梅雨催农镈,痴风泣海樯。鱼龙波浪阔,燕雀户庭凉。

鳐柱春刳玉,蚝山夜凿霜。家园两痕泪,早晚促吾装。

云抹山腰晚更奇,高人应不愧王维。钓丝收起船头坐,看到风波欲定时。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