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7faf6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3

直线定向是?确定地面上?直线的方向?,一般用直线?与标准方向?指教的夹角?来表示,如方位角;而直线定线?指的是在一?条直线上确?定出一些点?的工作,一般是为了?保证距离丈?量沿着直线?进行不至于?偏离两点所?在直线而进?行的定点工?作。 6.试述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的主要操?作步骤。

(1)欲测直线A?B的磁方位?角,将仪器搬到?直线的一端?点A,并在测线另?一端点B立?标杆; (2)罗盘仪的安?臵,包括对中和?整平; (3) 瞄准读数,即为测线的?磁方位角?AB。

(4)将罗盘仪移?至B点,标杆立于A?点,重复上述操?作,测得直线A?B的反方位?角?BA。

(5)磁方位角计?算,正、反方位角应?相差180??,其误差容许?值应在?0.5?以内。如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可按下式计?算直线AB?的方位角:?AB?

7.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有何区?别?

钢尺的名义?长度是指钢?尺上所标注?的尺长;钢尺的标准?长度是指将?钢尺与标准?长度相比对?,测得的钢尺?的实际长度?,一般来说,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存在一?定的尺长误?差,需要对所测?直线长度进?行尺长改正?。

8.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9.视距测量中?视线水平与?视线倾斜时?求距离和高?差的公式是?什么?写出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进行视距测?量,当视线水平?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为?D?k?l;计算高差的?公式为h?i?v 。

2当视线倾斜?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为?D?k?lcos?;计算高差的?公式为h?1?AB??BA?180? 2????1klsin2??i?v。 2 式中:D: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两点之间的?高差;k:视距测量乘?常数一般为?100;l:尺间隔;

角;i:仪器高;v:中丝读数。 ?:倾斜视线竖?直

五、计算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解:据题意

(1) ,此丈量结果?能满足要求?的精度。

(2) 设丈量10?0m距离往?返丈量按此?要求的精度?的误差为?时,则,则

?,即往返丈量?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为?。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 测线 AB 整尺段 零尺段 总计 差数 精度 平均值 往 5?50 18.964 返 4?50 46.456 22.300 解:据题意, 测线 AB 往 返 整尺段 5*50 4*50 零尺段 18.964 46.564 22.300 总计 268.964 268.864 差数 0.10 1/2600 精度 平均值 268.914 注:表中后四栏?中的数字为?计算数字。 3. 甲组丈量A?B两点距离?,往测为15?8.260米,返测为15?8.270米。乙组丈量C?D两点距离?,往测为20?2.840米,返测为20?2.828米。计算两组丈?量结果,并比较其精?度高低。

1(158.260?158.270)?158.265m 21 DCD?(202.840?202.828)?202.834m

2158.270?158.2601202.840?202.8281KAB???,KCD?

158.26515826202.83416903解: DAB?因为KCD?KAB,所以CD段?丈量精度高?。

4.五边形的各?内角如图,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计算其它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1 70? 120? 5

?2 145? 85? 3 120? 4 解:?后??前?180?-?右,所以,?23?65?,?34?160?,?45?220?,?51?280?,?12?30 5.

1 65? 210? 2

165? 3

4

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6?5?,求2?3边的正坐?标方位角及?3?4边的反坐?标方位角。

N

解:?后??前?180???左,所以?23?95?,?34?80?,所以?43?80??180??260?4

6. 甲组丈量A?B两点距离?,往测为26?7.398米,返测为26?7.388米。乙组丈量C?D两点距离?,往测为20?2.840米,返测为20?2.828米。计算两组丈?量结果,并比较其精?度高低。

1(267.398?267.388)?267.393m 21 DCD?(202.840?202.828)?202.834m

2267.398?267.3881202.840?202.8281KAB???,KCD?

267.39326739202.83416903解: DAB?因为KAB?KCD,所以AB段?丈量精度高?。

7. 甲组丈量A?B两点距离?,往测为26?7.398米,返测为26?7.388米。乙组丈量C?D两点距离?,往测为19?8.840米,返测为19?8.828米。计算两组丈?量结果,并比较其精?度高低。

1(267.398?267.388)?267.393m 21 DCD?(198.840?198.828)?198.834m

2267.398?267.3881198.840?198.8281KAB???,KCD?

267.39326739198.83416569解: DAB?因为KAB?KCD,所以AB段?丈量精度高?。

8. .五边形的各?内角如图,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1?30?,计算其它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1 70? 120? 2 ?5 145? 4 85? 120? 3 解: ?后??前?180???左,所以,?23?70?,?34?10?,?45?275?,?51?240?,?12?130 9.

65? 2 165? 3

4

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6?5?,求2?3边的正坐?标方位角及?3?4边的反坐?标方位角。

N

1

210?

解:?后??前?180???右,所以?23?80?,?34?135?,所以?43?135??180??315?4

10.用罗盘仪测?定直线AB?的磁方位角?,罗盘仪安置?于A点,读数为85??30?,罗盘仪安置?于B点,读数为26?5?00?, 计算直线A?B的磁方位?角?AB。 解:?AB?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 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真误差=观测值―真值

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4. 等精度观测?:相同的观测?人员使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观测?环境下进行?的观测。

5. 观测值的改?正数: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称为观测值?的改正数,通常以v表?示,vi?li?x 6. 中误差:各真误差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7. 相对误差:距离丈量误?差的绝对值?与所量距离?之比值来评?定。此比值称为?相对误差(K) 8.容许误差:在测量规范?中,将2?3倍中误差?的值定为偶?然误差的限?值,称为容许误?差。 9. 误差传播定?律:表述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10. 在不同精度?观测时,用来衡量各?观测值的可?靠程度的比?值,此比值称为?权。 11. 单位权:等于1的权?称为单位权?。 12. 单位权中误?差:权等于1的?观测值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二、填空题

1. 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2. 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观测者和_?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测量仪器;外界观测环?境

3. 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_ __来衡量?的,一般用分子?为 的分数表示?。

相对误差;1

4. 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次观测?n,则这个观测?n值____?___ 相同,即它们具有?相同的 。

11?AB??BA?180??85?30??265?00??180??85?1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