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0109导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7580109导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d521dbbc77da26925c5b09c

名的如后倭马亚王朝建立的科尔多瓦大学及皇家图书馆,法提玛王朝在开罗建立的爱资哈尔大学和科学馆等。

D、散布在帝国各地的清真寺,也都兼有学校的作用,是穆斯林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

在帝国统治者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学习空气蔚然成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为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

⑤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就(144-153)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意义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一、多民族性。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中国的文化,并加以发扬光大。二、一种全新的文化。它由阿拉伯民族和被征服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阿拉伯的语言和文字,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唯一表达工具,伊斯兰教及其人生观是这种新文化的主导因素和表现形式。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亚洲、欧洲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伊斯兰教在亚非两洲影响很大,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仅次于基督教。阿拉伯数字为世界通用。

②在世界文化史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从西方古典文化到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

③在勾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六章 蒙古帝国

第一节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外征服

一、蒙古帝国的兴起

(一)蒙古兴起(231-233页,略) (二)成吉思汗的统治

1206年,蒙古贵族在鄂嫩河畔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1162-1227)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为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政策,消灭了氏族制度,统一蒙古各部落,为蒙古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蒙古西征 (一) 三次西征

1、成吉思汗西征(1219-1223)

成吉思汗首先征服了东方的大部分领土。他1205年开始进攻西夏。1210年开始伐金,并于1215年攻下金朝中都(今北京)。1218年开始侵入西辽故地。

成吉思汗在占领金朝北方大部分土地之后,便转而向中亚进军。成吉思汗的西侵,最先是以花剌子模国为主要对象。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使臣和商队为理由,发动了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将花剌子模军队各个击破。

成吉思汗经过20多年的征战,建立起一个东起海边,西到里海的辽阔封建

37

帝国,建都喀喇和林。他把帝国分封给儿子,儿子年纪越大,获得的封地离蒙古越远。长子术赤等到钦察、花剌子模和康里国地;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及畏兀儿故地;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四子拖雷获得成吉思汗的直接领地,即蒙古本部和中国北部。

2、拔都西征(1236-1241)

1229年,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强被推为大汗,他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234年,同宋朝联合灭掉金朝。1235年决定第二次西征,由术赤的儿子拔都率领,主要目标是基辅罗斯。1236年,拔都率15万大军越过乌拉尔河,向俄罗斯东南部进军,先后攻占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基辅等许多城市,并进行了大肆的烧杀抢掠。1241年春,拔都兵分两路继续向西推进,一路进攻波兰,一路进攻匈牙利。1241年侵入捷克境内时,遭到顽强抵抗,阻止了蒙古人继续西侵。1241年12月11日,大汗窝阔台去逝,拔都得知消息后班师东归,于1243年在伏尔加河下游以萨莱为都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钦察汗国(1243-1480)。(欧洲称“金帐汗国”,Golden Horde)。

3、旭烈兀西征(1253-1258)

窝阔台死后,经过5年激烈斗争,1246年春,推举窝阔台长子贵由为汗,3年后贵由去死,由拖雷长子蒙哥继位。在蒙哥统治时,蒙古统治者进行了第三次西征。这次西征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进行,主要目标是征服波斯。1256年灭木剌夷国,1258年攻占巴格达,灭亡阿拉伯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蒙古军攻下大马士革,并在其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伊儿汗国(1258-1388)。

(二)蒙古对外征服取胜原因(244页)

1、13世纪,亚欧诸封建国家大都处于分裂状态,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协调一致。2、蒙古是新兴游牧国家,国力正盛。3、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很强。4、蒙古军事统帅如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忽必烈等都是杰出的军事家,长于战略战术,善于用兵。

第二节 蒙古帝国的分裂

一、帝国分裂原因(244-246页)

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它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和在部分欧洲。

1、在辽阔的帝国内,国家、民族、部落众多,有的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文明民族和国家,有的处于半野蛮的游牧或半游牧状态民族或部落。各地区、各民族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文化、历史情况、风俗习惯各异。对于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帝国,任何统治者都难以实现统一治理。

2、蒙古征服者刚刚脱离原始公社制,形成游牧民族国家,文明较低,比被征服的先进民族国家落后得多,不可能在其占领的广大地区发展繁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虽占广大农耕地区,却仍保持落后的游牧传统。先进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方式格格不入,经常发生冲突和斗争。因此,蒙古统治者不得不因地制宜,分而治之。

3、随着征服地区扩大,蒙古征服者封建土地观念日益增强,从而逐渐放弃原来的以劫掠为主的传统政策,开始建立地域统治观念。成吉思汗及诸王子对土地和人户进行分封,形成许多层次不同的封建领地。忽必烈时继续分封。而蒙古国家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各封地对大汗没有明确的臣属关系,主要靠宗族关系维持大汗的君主地位,实际上各汗国独立性很强。随着占

38

领地的扩大和封建制观念的加强,这些封地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封建王国。如术赤的封地由其子拔都继承,建立钦察汗国;察合台、窝阔台的封地成为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1264年,忽必烈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以大不里士为中心建立伊儿汗国;1259年,蒙哥汗死,帝国的短暂统一告终,大汗忽必烈权力仅限东方,即中国的元朝。此后,元朝和西方四大汗国,各自按不同的道路独立地发展下去。

二、元朝及四大汗国

蒙古在不断扩张中形成四大封地,称四大汗国,即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加上元朝中国,这就是蒙古帝国的构成。 (一)元朝(246-249页) (二)钦察汗国(249-250页)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封地。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括俄罗斯。1243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萨莱为都建立。1480为莫斯科公国击败。

(三)察合台汗国(250页)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阿力麻里。16世纪最后衰亡。 (四)窝阔台汗国(251页)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封地。包括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广大地区,建都叶密里。1310年,被察合台合并。 (五)伊儿汗国(251-253页)

1、建立及疆域:1258年,旭烈兀西征攻陷巴格达后,以大不里士为中心建立。1264年,忽必烈正式册封。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1388年,为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2、合赞汗改革:

伊儿汗国在合赞汗(1295-1304)统治时进行改革。主要内容:

①改信伊斯兰教。②改革行政机构。自主政务,严惩贪污,改革蒙古习惯法,设专门法院,加强法治。③废除包税制,鼓励农桑,降低税率,并把这些规定刻在木板、石板上,立在村口,让农民了解,禁止勒索和高利贷。④鼓励农业。鼓励农民向人烟稀少的地区移民,准予移民免纳捐税。⑤保护工商业,统一度量衡。铸造金币代替纸币;减轻工商税,整治驿站,为发展工商业创造有利条件。⑥提倡文治,积极鼓励和提倡文化教育事业。

第三节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 (蒙古对外征服的后果)(253-258页)

蒙古的征略,扰动了亚欧大陆的整个文明世界。这是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也是最激烈的冲击。其后果十分严重,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蒙古的征服运动给文明世界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生产被破坏,文化被摧毁,人民被杀戮,社会衰退,长期不得恢复。但过去关于蒙古人破坏性的报道有些夸大,并有一定片面性。(黄祸论?)

2、蒙古的征服和统治,改变了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和民族构成。

39

一些国家灭亡了,其中有的永远消失了;有的后来形成新的国家;有的地区人民被灭绝或四处流散,永远改变了种族特征。

在中亚,蒙古人征服的最重要后果之一,是突厥人势力的明显加强。蒙古大量征用突厥人参军,形成一大批突厥军事贵族,他们和蒙古贵族共同构成统治阶级。后蒙古人改奉伊斯兰教,且逐渐突厥化,成为突厥人的一部分。这样,突厥人就在整个中亚、西亚地区占据了优势,从而为突厥人的最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3、蒙古征服的重要后果之一是促进了东西方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由于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崩溃而中断了几千年之久。蒙古人不仅将其重新恢复,且大大扩大了其范围。蒙古人把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的亚欧大陆统一于一个大帝国的控制之下,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诸因素互相隔绝的文明地区联结起来,并且在这个辽阔的地区内建立了秩序,实现了和平,为促进东西方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①东西方交通:分陆路和海路。

陆路主要有三条,为蒙古各汗国所控制。

A、由察合台汗国首都阿力麻里经塔拉斯,取道咸海和里海北岸,经钦察草原到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由此向西直通欧洲,或经克里米亚,越黑海而达君士坦丁堡,或经高加索至小亚细亚。此路最短,也较安全,商旅络绎不绝。

B、由阿力麻里入河中,经撒马尔罕、布哈拉、呼罗珊而抵小亚细亚。 C、由和田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富汗和伊朗,再沿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沿岸。后两路为伊儿汗所控制。

海路:可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东非各地。中国船最大,装备最好。1291年,马可波罗回国时,就乘船经东南亚到伊朗。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也乘中国船到中国。

②东西方经济交流:

从当时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商品种类可见当时的东西方经济交流。当时,进口的主要是原料和某些特产,如东南亚的优质木材、宝石、香料、象牙,以及中亚的皮革和马匹等。反之,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手工业制品和文化用品,如瓷器、丝绸、书籍、文具、绘画作品等,反映了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先进地位。

③东西方文化交流:

A、大批汉人进入西亚、中亚和欧洲,又有大批西亚、中亚、俄罗斯和钦察人东来。如旭烈兀西征时有汉人工匠、学者随行。

B、东西方交通畅通,各地商人、使臣、僧侣、旅行家往来频繁。元朝与蒙古各大汗国、朝鲜、日本、东南亚及欧洲都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C、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罗盘针及纸币等,就是在此时传入西亚,进而传入欧洲。驿站制度为波斯、埃及和俄罗斯采用、中国的天文、历算、医药西传,拜占廷、阿拉伯文化东传。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向忽必烈献《万年历》,叙利亚人爱薛在中国创建广惠司,用阿拉伯医学治病,就是其中的代表。

D、代表人物:马可波罗1271来华,1291年离开,著《马可波罗游记》;1253年起,西方传教士卢卜鲁克、鄂多里克、马利诺里东游,留下旅行记,留下了东西方的真实记录。中国旅行家汪大渊(《岛夷志略》)、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拉班·巴·索马(1278年到伊儿汗国,1287年出使欧洲)、伊本拔图塔等。他们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