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社会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e572fd770bf78a652954c2

?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是由于这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

来自于文化功能学派,马林诺斯基是文化功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成名作是《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这部著作是杰出的 “民族志” 。

?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

田野工作或田野调查(field work or research)

?人类学的研究报告:“民族志”

2.冲突论的视角

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

一个社会存在着或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

?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它是指某一阶级、群体或其他社会部分,在与其他群体争夺特权与统治的斗争中,为使自己的

利益合法化或正当化的一套文化信念。 3.生态学的视角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特性是由周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化的差异和一致

?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世界上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也可以理解

为文化的特殊性。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这就是文化的一致,也可以理解为

文化的普遍性。

文化差异的原因

?(1)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产生影响,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人口和动植

物等。

?(2)社会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中。

社会条件包括技术水平、普遍的信仰、

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别的文化相联系的程度。

为什么会存在文化的普遍性呢?

?由于人种在生理上的需求都是类似的,

?每个社会都面临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需要。

(三)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性

?1.种族中心主义

5

?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的这

样一种倾向,称为种族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性

?文化分析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根据文化的自身标准来评判它。这一原则就是文化相对

性。

费孝通认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因此应当“美人之美”。

?对于人类学者的价值标准问题,他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四)文化变迁

推动文化变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文化内部发生的;

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特性,

?指的是由文化传播而发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等过程。

(五)亚文化

?定义

?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

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六)文化的本质 1.文化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反映出文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传递性

文化的传递性意味着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传递开来。 文化一经产生就被他人模仿、效法和利用。

?(3)共享性

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同承认、共同享有和共同遵守的。

2.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共同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改造自然和

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衍生或创造出来的。

?简单地说,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及其创造物上面的反映。

6

一、地位与角色 1.地位(status)

一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所处的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

?(1)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 ?也叫归属地位。

(2)自致地位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 ?也叫获致地位。

?自致地位数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社会越进步,越看中自致地位,也就是越重视人

们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奋斗。

首要地位

?首要地位就是指用来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

2.角色(role)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

角色期待

指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即社会所定义的角色扮演的方式; 角色扮演

指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即某人实际扮演某一角色的方式。

(2)角色冲突

?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扮演两个或更多的角色,当来自于这些角色的要求

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 角色冲突的表现:

(1)个体必须同时扮演过多的不同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角色冲突。

(2)一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会产生角色冲突。

二、个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

7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从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一个人的一生。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内化社会文化

?2.学习角色知识和生活的技能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1.个人的生物基础条件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活动就无

法进行。

主要表现在:

(1)人类具有的高度发达的大脑,

从而形成了人类所具有的接受社会化的一系列潜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依赖生活期是指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和监护的时期。

2.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

?那些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群体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

和大众传播媒介。

?同辈群体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儿童时代,同辈群体的

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没有选择,成年人选择同辈群体,一般以共同的兴趣、活动、相似的收入、职业或社会地位为基础。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特别影响:

?(1)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

?(2)同辈群体在帮助青少年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方面也十分重要。

?工作单位对人的社会化表现出了更明显的社会性、规范性和现实性特征。

(三)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primary socialization)

?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行为规范以及其他认知本领,使

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家庭和社会对其承担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