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议书编制办法的通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议书编制办法的通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bf0f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2

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内河应论述拟建工程的设计水位标准,确定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施工水位。 (4)乘潮水位。 (5)气象增、减水。

气象增、减水的发生频率、季节分布、特征值及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3.2.2.2 波浪

(1)工程水域波浪概况及对工程的影响,附波玫瑰图。 (2)波要素的特征值及季节变化。 (3)各种设计波要素。

确定设计波要素的推算方法、外海或观测点的设计波浪要素以及建筑物处设计波浪要素。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确定。

3.2.2.3 水流

(1)工程水域潮流或径流的性质、运动形式。

(2)各水流测点的流矢图、特征值和季节(或潮期)变化。 (3)径流的特征流量和分布特征。 3.2.2.4 冰况

给出冰期、冰型、冰量、冰厚、流冰速度和方向、冰的分布范围等,分析其对工程施工和港口营运的影响。 3.2.3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1)简述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地貌特征。

(2)分析泥沙来源与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方式和途径。 (3)分析底质泥沙和含沙量的分布特征。

(4)工程所在岸段的海岸稳定性分析或河势稳定性分析。 (5)泥沙冲淤变化及治理措施。

从地貌特征和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海(河)岸稳定性、地形演变规律与冲淤变化,结合已建工程状况及有关模型试验,研究工程建设对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3.2.4 工程地质

(1)工程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岩土层分布及工程地质。

简述地质勘察工作情况,描述工程地点各岩土层的高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列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附地质剖面图。

当基岩面或主要持力层、软土层对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结构及工程量影响较大时,应绘制岩面或主要持力层等高线图、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厚度图。 (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价工程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推荐地基持力层;对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砂土液化、软土、滑坡、岩溶、泥石流等进行评价;重点阐述土层强度和滑动因素等主要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2.5 地震

简述工程区域的地震史、地震地质;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有地震基本烈度或者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其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位于构造背景复杂、地震多发的危险区(高烈度区)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3.2.6 港口作业天数

说明港口作业所允许的风、降水、雾、波浪、冰况等要素的标准,综合分析各自然要素对港口作业的影响,并参考附近类似码头作业情况,确定本工程年作业天数。

3.3 外部配套条件

阐述项目建设所需的外部配套条件,包括交通条件、水资源和给排水条件、电源和供电条件、电信条件、地方材料和施工条件及其他方面条件与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当地现有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说明不良条件对项目的影响。外部配套条件应尽可能依托社会或由市场解决,依托社会配套或由市场解决的,应说明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协商结果或达成协议情况,并附有关使用条件、价格等书面协议;若需自行建设,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说明建设的理由、建设方案和投资等。

3.4 用地及水域使用条件

调查工程地点土地使用现状,说明项目使用土地的性质以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规定等。研究用地条件对港口项目的影响。

调查工程所在水域开发利用现状。沿海港口应说明项目使用海域是否符合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及与相邻功能区协调情况等;内河港口应说明项目使用水域是否符合有关水利、城市等规划情况。研究水域开发利用状况对港口项目的影响。

3.5 环境条件

调查工程区域环境保护现状、环境容量状况以及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接纳本项目的能力。研究环境状况对港口项目的影响。

3.6 建设条件评价

对工程地点的建设条件给出简要的综合评价结论。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外部条件、用地及水域使用、环境影响等重大问题作出说明。

第4章 总平面布置

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确定总平面布置方案考虑的基本原则。

4.2 本工程与相关规划、相邻工程关系

4.2.1 工程建设地点

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具体建设条件,确定拟建工程的建设地点。

拟建工程需要进行港址比选的,应当通过选址论证确定工程的建设地点。项目建议书已批复或者已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明有关港址比选的结论性意见;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的,应当进行港址专题论证。港址论证参照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4.2.2 本工程与相关规划、相邻工程关系

简述工程所在港区(作业区)平面布置规划、水域布置规划或航道规划,说明本工程与规划的符合情况;简述与相邻已建、在建工程及有关防洪堤坝、船闸、跨河(海)建筑物、水下(上)管线等设施的关系,企业配套码头与主体工程的关系,分析相邻工程及设施是否对项目建设存在影响。

4.3 设计依据

(1)说明设计采用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对超规范或技术标准的设计内容,应说明其名称、主要理由和依据。 (2)说明泊位性质及应满足的使用要求,列出设计船舶主尺度。

4.4 设计主尺度

4.4.1 水域主尺度

(1)论证并确定码头泊位长度、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和底标高、码头前停泊水域宽度等。 (2)论证并确定各段航道的长度、有效宽度、设计水深、底标高和边坡坡度等。 (3)论证并确定船舶回旋水域、制动水域或连接水域的平面尺度和设计底标高。

(4)论证并确定其他水上设施:防波堤、导流堤、栈桥、引堤等走向、长度、宽度,口门宽度以及锚地尺度等。 水域主尺度的确定应说明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各参数取值和计算结果。必要时应通过船舶模拟试验等研究对水域主尺度进行优化论证。

拟建工程的航道、锚地需要新建或者改扩建的,应将航道、锚地等内容单列,按4.6节要求编制。 4.4.2 陆域主尺度

确定码头生产作业区和辅助区陆域纵深、主干道及一般道路的宽度、集装箱大门车道数量及宽度等。陆域纵深、道路宽度可根据工艺要求、规范标准和设计经验等确定,必要时应对主干道宽度进行计算并说明计算参数取值。

4.5 高程设计

确定码头面、堆(库)场、主干道和防汛墙、排水构筑物等重要设施的控制性高程。

4.6 航道、锚地

4.6.1 航道

阐述本工程航道与现有航道的关系,论证并确定航道长度、设计水深、有效宽度、挖泥边坡等,计算疏浚工程量,说明疏浚土处理方式、抛泥区的位置、容量等。 4.6.2 锚地

根据航道建设情况及水域条件,计算并提出本工程所需的锚地要求,包括水深、锚地数量、位置等。如需新建锚地,应进行锚地选址论证。

4.7 总平面布置方案

详细阐述拟建工程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包括码头岸线、驳岸线、港池、航道、防波堤及口门等位置、方位,码头作业区功能划分及生产与辅助建筑物、堆场、道路、铁路布置等,说明方案提出的思路或理由。

总平面布置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并具备可比性。工程所在水域条件较复杂的,确定码头岸线、港池等布置方案应进行模型试验等研究。

总平面布置方案应满足船舶安全航行及靠离泊要求,必要时应进行通航安全专题论证,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满足船舶良好的靠离泊作业条件、提高船舶通航效率等方面,对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工程合理性分析。

4.8 港池、航道冲淤变化预测

根据总平面布置方案,结合必要的模型试验分析,研究工程实施后港池、航道回淤强度和回淤量或冲刷深度、冲淤防治措施,估算港池、航道维护疏浚量。工程区域泥沙运动不活跃或者泥沙运动对工程建设方案影响不大的,本部分内容可适当简化。

4.9 主要指标及工程量

列出各方案的主要指标和工程量表。

4.10 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比选内容一般包括:自然条件、外部条件、船舶作业条件、车辆作业条件、陆域面积、岸线利用、集疏运、主要工程量、对相邻工程及设施的影响、远景发展等,具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推荐总平面布置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比选可列表表示。

第5章 装卸工艺

5.1 设计原则

从满足工程规模需要、统筹与周边工程关系、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以及设备分期配置等方面,确定装卸工艺设计的原则。

5.2 主要设计参数

说明确定装卸工艺及计算泊位年通过能力、库场(罐区)面积及容量等所采用的设计参数。

5.3 装卸工艺方案

根据不同货种、运量和船型等条件,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可行的装卸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确定各种主要装卸设备数量。

5.4 泊位年通过能力、库场面积及容量计算

根据设计吞吐量及设备配备、到港船型等情况,计算不同工艺方案的泊位年通过能力、堆场及仓库面积或罐区容量。分析通过改进工艺方案、调整设备配备等措施扩大码头能力的可能性,计算并提出码头可达到的最大合理通过能力。列出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5 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对不同特点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6章 水工建筑物

6.1 建设内容

说明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建筑物安全等级。

6.2 设计条件

包括设计船型、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设计荷载等。设计荷载包括作用于不同水工建筑物各项荷载的设计值,如船舶作用力、波浪作用力、水流力、冰荷载、装卸运输设备和使用要求的各项作用力等。

6.3 结构方案

根据设计条件,提出码头、防波堤等主要水工建筑物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可行的结构方案,对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包括地基整体稳定性、结构抗滑、结构抗倾、地基应力和地基承载力、桩基最大桩力和桩基承载力等;对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建筑物,应提出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提出主要水工建筑物不同方案的主要工程量。 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采用新型结构型式的,确定结构方案应进行专题研究。

6.4 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对水工建筑物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7章 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

7.1 陆域形成

7.1.1 设计条件

说明设计荷载(堆场均载、装卸运输设备荷载等)、地形和地质条件以及当地回填料情况等。 7.1.2 陆域形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