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议书编制办法的通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议书编制办法的通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bf0f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2

附 图

Ⅴ 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预可行性研究过程、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等。

1.2 主要研究结论

概述研究的综合结论,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可能性、建设方案及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给出简要明确的结论性意见。列出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本章内容是对港口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的一般要求,电力、冶金、石化等企业配套码头、船舶舾装码头及公务码头等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简化本章内容。船舶舾装码头、公务码头等非经营性港口工程可不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

2.1 港口发展状况

2.1.1 港口设施状况

概述港口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外交通状况,现有水陆域的基本情况,码头泊位数量、吨级、通过能力,航道、锚地、堆场、仓库等情况,现有设施的利用和适应状况,在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设施基本状况。

2.1.2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概述近年来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主要货类构成及变化趋势,货源地分布,与周边港口的运输关系等。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生产运营状况。涉及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重要货类的建设项目,应阐述相关货类区域运输系统的运输状况。 2.1.3 现状评价

从能力缺口、吨级规模、功能调整、设施改造、市场竞争等方面对港口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重要货类区域运输系统中的问题、产业布局调整引起的需求结构调整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港口吞吐量预测

2.2.1 项目目标及定位

从腹地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或者政府履行职责要求等角度,阐明拟建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及功能、市场定位等。

2.2.2 腹地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 (1)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腹地资源、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特点;结合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划,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行业、主要地区发展趋势。 (2)腹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概述港口腹地各种运输方式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其对所在港口及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2.2.3 港口吞吐量预测

(1)阐述预测思路、预测依据和采用的主要预测方法。

(2)全港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结合相关港口(港区)总体规划,预测全港吞吐量和主要货类吞吐量发展水平,重点对与拟建工程相关的主要货类进行预测。 (3)拟建工程吞吐量预测。

在全港相关货类吞吐量预测基础上,结合各港区的功能分工、现有及在建码头可达到的合理通过能力测算以及港口码头能力平衡分析,考虑项目定位及周边地区其他相关项目建设情况等因素,提出拟建工程吞吐量;结合全港相关货类流量流向、拟建工程集疏运条件,提出拟建工程流量流向、集疏运量。列出港口吞吐量、流量流向和集疏运量预测表。 涉及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等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的港口工程,其吞吐量预测应根据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规划的结论或者合理运输系统论证结果(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通过分析与区域内相关港口码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应附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及合理运输系统论证专题报告。 电力、冶金、石化等生产性企业需要配套建设港口工程的,应根据企业运输需求,通过对利用周边码头设施的可能性分析,提出拟建工程的吞吐量及流量流向。

2.3 船型预测

2.3.1 到港船舶状况

概述近年来相关船舶到港情况,分析到港船舶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到港船舶状况。

2.3.2 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及趋势

阐述相关船型的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内河港口应阐述相关流域的现状代表船型、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趋势等。 2.3.3 船型预测

根据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及流量流向,结合港口、航道条件以及运输船舶发展趋势,确定拟建工程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到港代表船型。涉及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应通过合理运输系统论证(含船型论证内容)确定合理到港船型。内河港口应通过船舶营运组织论证或者根据有关航运规划,提出主要货类典型航线的合理运输船型。 船型论证或船舶营运组织论证主要内容包括: (1)论证依据和采用的方法; (2)论证方案设置;

(3)主要参数选择、评价指标及论证计算; (4)论证并推荐合理运输船型和营运组织。 2.3.4 设计代表船型

根据拟建工程合理到港船型预测,推荐设计代表船型。对兼顾船型应说明理由并进行分析论证。船舶舾装码头设计代表船型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列出设计代表船型与兼顾船型主尺度表。

2.4 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根据拟建工程的吞吐量预测及推荐的设计代表船型,结合码头布置及装卸工艺方案,研究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包括拟建工程的码头、航道等主要设施的功能、等级、数量、能力等。船舶舾装码头的建设规模主要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公务码头及其他港口支持系统配套码头的建设规模根据港口支持系统规划、码头建设条件及实际业务需要确定。

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及拟建工程各年份吞吐量发展水平,研究确定工程合理的建设时机。

2.5 建设必要性

从项目本身和有关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宏观全局两个层次综合论述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层次主要包括本项目投资目的、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要求等;宏观层次包括促进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形成港口公平竞争市场等。

第3章 建设可能性

3.1 工程地理位置

简述工程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所在的行政区域和相邻码头、城镇情况、对外交通等。

3.2 自然条件

本节所要求的内容应根据沿海、内河港口码头工程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当码头建设地点位于不同港址时,应按不同港址分别进行自然条件分析。新港址或者自然环境较复杂的码头建设地点,对自然条件分析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 3.2.1 气象

简述资料来源、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给出气温、降水、风、雾、湿度和雷暴等气象要素的描述及特征值,附风玫瑰图。对项目建设有较大影响的气象要素应进行重点分析。 3.2.2 水文

简述各种水文测站及临时测站的位置与高程、观测时间、观测方法、测波浮鼓位置等情况,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给出基准面、径流、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冰况等海洋或河流水文要素的描述及其特征值或特性分析,附波玫瑰图。对项目建设有较大影响的水文要素应进行重点分析。 3.2.3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1)简述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地貌特征。

(2)初步分析泥沙来源、水动力条件及运移规律,底沙和含沙量分布特征。 (3)初步分析工程所在岸线或河段稳定性。

(4)初步分析工程建设对岸线、航道的影响,提出可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 3.2.4 工程地质

(1)简述工程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描述码头、航道的地质条件,附码头及相关区域工程地质剖面图。 3.2.5 地震

给出工程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 3.2.6 自然条件评价

对自然条件给出简要的综合评价结论,揭示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论证自然条件是否适宜港口建设。

3.3 外部建设条件

调查工程所在地交通运输条件、水资源和供水排水条件、电源和供电条件、通信条件、地方材料和施工条件等,与港口相关的航道规划、建设状况及其通航条件,研究外部建设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论证是否具备建港的必要条件。

3.4 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阐述所在地区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其他有关规划以及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行业准入中与拟建项目相关的内容,分析拟建港口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划、政策的要求。

3.5 建设可能性

根据港址的自然条件、外部条件以及项目的符合性分析,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说明。

第4章 建设方案

4.1 港址选择

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具体建设条件,确定拟建工程的建设地点。如存在多个可选港址时,应对拟选港址从依托条件、建设条件、投资费用、运输经济性、与经济布局适应性、对防洪、通航安全、环境等影响、与相邻工程关系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确定推荐的工程建设地点。必要时应进行专题论证。港址比选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列表表示。

4.2 总平面布置

4.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确定总平面布置方案考虑的基本原则。 4.2.2 设计依据

(1)说明设计采用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对超出规范或技术标准范围的设计内容应说明主要理由和依据。 (2)说明泊位性质及应满足的使用要求,列出设计船舶主尺度。 4.2.3 设计主尺度 (1)水域主尺度。

初步确定码头泊位长度、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和底标高;航道长度、有效宽度、设计水深和底标高;船舶回旋、制动水域或连接水域平面尺度;防波堤、导流堤等长度及堤顶高程、宽度;口门宽度以及锚地尺度等。 (2)陆域主尺度。

初步确定生产作业区陆域纵深、辅助区陆域纵深、主干道宽度等。确定码头面、堆(库)场、道路等主要设施的控制性高程。

4.2.4 总平面布置方案

阐述总平面布置方案要点,包括码头岸线、港池、防波堤、口门、进港航道、锚地等水域设施以及堆场、道路、铁路、主要生产及辅助建筑物等陆域设施的布置,说明方案提出的思路或理由。

总平面布置一般要求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且具备可比性;要求进行多港址比选的项目,每个港址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个方案或进行多方案比选。 4.2.5 港池、航道冲淤变化预测

根据总平面布置方案,结合必要的模型试验分析,研究工程实施后港池、航道回淤强度和回淤量或冲刷深度、冲淤防治措施,估算港池、航道维护疏浚量。工程区域泥沙运动不活跃或者泥沙运动对工程建设方案影响不大的,本部分内容可适当简化。

4.2.6 主要指标及工程量

列出各方案的主要指标和工程量表。

4.3 装卸工艺

4.3.1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参数

说明设计依据,列出装卸货类、码头作业天数、船车到港不平衡系数等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参数。 4.3.2 装卸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

初步确定有关货类的装卸工艺方案,阐述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