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指导(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学习方法指导(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3dd65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c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学 习 方 法

地 理

山东省潍坊市支教教师

指 导

刘建强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一、地理课程的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的特点。除了具有这几个特点这外还有几个其他的特点。

中学地理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兼“文科”与“理科”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偏重。

中学地理课程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放前有一段时间,我国的小学、中学每年、每周都有地理课程;解放后有一段时间,我国初中、高中各年级每周都安排两节地理课。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学地理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的课程,是使中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地理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手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观念、地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有特别的意义。

由于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但是地理学包罗万象,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地理学科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中学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相应的地图册、练习册。在教学过程中,读地图、用地图往往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所以,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

正是由于地理学科有这样的特点,对中学生来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学生经常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科成绩很低。

二、地理课程难学的原因

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 1 -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的一门基础课程。它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具有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它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运动规律,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经常听同学们说:地理这门功课最难学。这我理解,难学的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的《地球和地球圈层部分》和第二单元的《大气》,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第二,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初二学过地理(尤其在咱们安塞有些地方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本课程),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较难的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不容易的。

第三,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还用初中时的方法来学地理,当然是学不好了,因为初中学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第四,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新教材和原来的教材比,更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的相应的数学(立体几何)和物理(圆周运动)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第一单元的《地球和地球圈层部分》和第二单元的《大气》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和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地球运动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一些相关计算”和第二单元的“气压梯度力”时有些困难。当你学过高一物理之后,再用物理视角认识地转偏向和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揭示地转偏向力的本质,就更易于理解掌握了。

三、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 2 -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一开始学地理时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更何况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下面我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课前预习好本节的内容,做到哪些会哪些不会,这样才能在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不要留“夹生饭”;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注意初高中的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第三、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