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33b19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5

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特别是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到发达的社会主义,更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最后,从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和过渡,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 (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其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我们从理论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时,可以一眼望到头,看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结局,但从历史的实际进程和具体步骤来看,这个结局的最终呈现则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 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条件时,一方面提出“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产生出一些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它们同时又是炸毁这个社会的地雷”,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如果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发现隐蔽地存在着无阶级社会所必需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那么一切炸毁的尝试都是唐?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也就是说,不具备主观客观条件下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和建立起共产主义新社会的。 在资本主义何时走向灭亡的问题上,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灾难,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但资本主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仍然有一定发展空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呈现出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景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本质和衰败的必然趋势,但至于现存资本主义何时走到尽头,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还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省略、不可随意缩短的过渡时期。而且,在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还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走向共产主义。在任何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性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要消除这些旧社会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这些国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髙,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为了给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就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在一切条件具备之后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国现在尚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究竟会有多长,究竟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何时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还需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历史经验证明,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超越阶段急于迈向共产主义,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的后果。历史经验也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对此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相一致。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民族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也会有所不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有自身特殊的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只能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经过长期的探索,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这对关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大体上,我们可以从时间、层次和范围三个维度加以考察。 首先,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是我们的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人的接续奋斗,在这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阶段性的理想。只有通过实现一个一个的阶段性理想,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如果说最终理想只有一个,那么阶段性理想则可以有许多个,而究竟会有多少个以及会有怎样的阶段性理想,则取决于理想追求的历史起点的髙低、奋斗过程的长短以及社会条件的影响。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就像万里长征,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着未来迈进,因而必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次,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我们党的最高行动纲领。但追求党的理想和实行党的纲领,必须从中国当下的实际出发,从实现最近的目标开始。我们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区分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并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尽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我们当下所处的历史起点不同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区分仍然是正确的。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纲领没有变,而且也不会变,但在当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在当前的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最后,从范围来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中国人民当然要树立远大理想,但这个理想不只属于中国人民,而是属于全人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主义理想也是“共同理想”,而且是面向全人类的更大的共同理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是面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成员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无疑具有“共同”性,但与全人类相比,又体现了“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方面的个性特色。当我们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候,不仅是指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也包含着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即我们是通过中国自己的道路来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种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并没有否定理想的共同原则,而是把共同原则与国情民情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展现出更丰富的色彩。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 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肩负历史重任,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投身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奋斗。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人民群众一道,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思考题: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作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他们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课后小结及教学后记: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