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bf627a0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7

中学教育

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解决疑惑

翻译运用互文修辞的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三、人物赏析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④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⑤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⑥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勤劳忠孝)、勇敢坚毅、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第三课时

一、细读课文,找出使用的修辞 1、夸张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远行万里奔赴战场,穿越关塞山岭的矫健雄姿,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 2、排比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

写出了木兰出征前匆忙购买战马鞍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 表现了木兰果断、精明的性格特点。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写出了木兰归来时,一家人欣喜忙碌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时欣喜兴奋的心情。

3、间隔反复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前后八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写出了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以宿营地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写了一个少女思亲的情怀。 4、对偶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5、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6、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是女郎加以巧妙解答,尽显木兰富有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

二、自主合作,品读探究

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②战事紧迫。

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2、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