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2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ecfc0290c69ec3d5bb755d

2012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职业2.教师3.教师职业4.道德5.职业道德6.教师职业道德 二、简答题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 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认识。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 。”

2. 《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 之极。” 3.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 ”。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 。” 5. 德国著名教育家 曾提出:“教师本人是 ,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6. 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根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的方法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7. 李秋林指出: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它使教师能够在十分和谐、友好的环境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得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作、帮助和支持,更好地完成 的任务。”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2.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3.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4.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5.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6.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完成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和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二、简答题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完成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

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和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二、道德境界高尚性三、道德意识自觉性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种道德万能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在重视道德的价值功能的同时,扭曲和夸大了道德的作用和功能。这是因为,道德和其它学问本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各自有其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不过,道德作为人们的价值观,对于其他学问本领的运用,具有方向指导的作用,对于人们学习、掌握、运用其它学问本领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道德的作用不能无限夸大,它并不能代替其他学问本领的作用。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与其他劳动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二,延续性和艰苦性。第三,艺术性和创造性。第四,主体性和示范性。第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二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般社会道德支配、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一般社会道德。

第一,社会道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和制约作用。一切社会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反映着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要求,受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的支配和制约。教师职业道德中包含着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寓于教师职业道德之中。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产关系直接表现为阶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教师不仅是该社会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一个成员,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道德意识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在阶级社会里则受到一定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影响,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活动中。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把体罚鞭打奴隶视为道德的。于是,当时的社会就把教师体罚鞭打学生也视为是道德的。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原则和规范。受其支配和制约,就把是否“通儒术”和“守礼”作为择师的标准和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要求教师做到“非礼而不定”“非礼而不动”及“进退容止,非礼不行”等。又如夸美纽斯提倡的“节制、仁爱、谦逊、慈悲、严肃、忍耐与克制”的师德规范,也是受了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同时,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口号,而是要现实地渗透到社会各种职业活动中去,以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教师职业劳动的利益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保证本阶级的利益,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合乎其社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要求。因而,教师职业道德尽管具有某种独立性,但它始终不能超越社会阶级道德意识的范围,并受到其影响和指导。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社会道德。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道德,总是通过具体的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社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阶级道德的要求,反映着一定的阶级道德的影响。尽管教师职业道德比较远离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总是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道德要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在本职工作中把社会主义道德具体化。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体现落实在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就是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等等。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独特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道德。一方面,广大教师作为众多的社会成员,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如何,必然对全社会的道德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道德通过职业活动直接而形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进而影响社会道德。这是教师职业首要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独特影响是很大的,是许多工、农、商、医等职业道德所不具有的。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历代统治阶级都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区别: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实践,是反映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的教育意识。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规范。最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实践精神。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以指导教育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行为为方式、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一种实践精神。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个人、对学生、对学校集体、对社会的作用,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社会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和矛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调节作用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教师的行为,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保证教育任务的出色完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二)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 (三)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四)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能调节教师行为,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二)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三)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

(四)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重心和对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作用(二)控制作用 (三)调整作用 (四)矫正作用

四、促进作用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其道德状况会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对家庭美德的形成、对社会公德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 《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3.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5.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6.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根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的方法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7. 李秋林指出: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它使教师能够在十分和谐、友好的环境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得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作、帮助和支持,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原则也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4. 集体主义原则5. 教书育人6. 乐教勤业原则7. 教育民主原则8. 教育公正9. 人格示范10. 依法执教原则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3.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5.坚持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依法执教的意义何在?有哪些具体要求?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说:“ 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 ,构成为所谓 ,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2. 《礼记》中就有“师也者, ”。 3. 当代教育家 主张,“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 二者合一的”。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原则也称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道德原则在各种类型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贯穿各种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

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 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是: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5.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6.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7.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8.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的核心是公正。公正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形态,其基本准则是“公平”“平等”。公正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所谓教育公正,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9. 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它集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于一身。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内部心理,是内在的,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特征,是师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10. 依法执教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1)集体主义原则;(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4)乐教勤业原则;(5)教育民主原则;(6)教育公正原则;(7)人格示范原则;(8)依法执教原则。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