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专题05 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8ca38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7

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通过以上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六、【晋冀鲁豫四省2019年名校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 杜 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12.从全诗看,诗人“多感伤”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C

12.①乐人吹奏的悲壮的“塞曲”令诗人感伤;②干戈四起、战乱频仍、疮痍满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令诗人感伤;③漂泊江湖的羁旅之苦令诗人感伤。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

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错误,“孤灯急管”与“风急浪湍”既是实写,也映衬出诗人此时的心境。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

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概括诗人多感伤的原因,只要写出原因即可,不需要具体分析。根据诗句“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可以得知,诗人是听到悲壮的塞曲而内心感伤。根据诗

本资源由“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 群号:416107902 ”“全国高中语文资料群 群号:684925186”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③群 群号:644035800”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④群 群号:614494504”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⑤群 群号”592285273教师整理,欢迎批评指正!

句“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可以得知写作背景是战乱,抓住一个“难”字去看百姓的命运。此时国内干戈四起,战乱中民不聊生,内心感伤。另外可以抓住诗歌的体裁是羁旅诗,作者在外漂泊,颈联描写了漂泊所见之景,再结合尾联后半句,可以得知,羁旅江湖之苦。

点睛: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七、【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3.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14.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答案】

13.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

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14.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

之难,婉转动人。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

本资源由“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 群号:416107902 ”“全国高中语文资料群 群号:684925186”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③群 群号:644035800”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④群 群号:614494504”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⑤群 群号”592285273教师整理,欢迎批评指正!

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14.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

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既要分析共同之处,也要指出不同之处。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船郎”进行侧面描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后一句,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思乡怀人。

本资源由“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 群号:416107902 ”“全国高中语文资料群 群号:684925186”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③群 群号:644035800”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④群 群号:614494504”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⑤群 群号”592285273教师整理,欢迎批评指正!

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八、【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5.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本资源由“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 群号:416107902 ”“全国高中语文资料群 群号:684925186”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③群 群号:644035800”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④群 群号:614494504”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⑤群 群号”592285273教师整理,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