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恩施州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192a3f580216fc700afd9b

恩施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

6.土家族有吃“社饭”过社的习俗。请问,为什么要过社? A 改善生活 B 纪念祖先

C 祭社神(即给土地菩萨做生日,求保五谷丰登)

7.女儿会是鄂西部分村寨土家姑娘媳妇们的喜庆节日,一般在农历7月12日。请问,这一天哪些人可以上街赶场? A 只有未婚女子 B 只有青年男女 C 无论婚否的男女老少

8.在过去,哭嫁是土家族的一种婚姻习俗。请问,总体讲,土家姑娘哭嫁的本质是什么? A 对出嫁的反抗 B 对父母的留念 C 对出嫁的迎接

9.有一首描写土家习俗的诗写道:“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请问,这是写什么习俗? A 喝油茶汤 B 拜茶 C 咂酒

10.土家有“四道茶”,其中有白鹤茶、泡儿花、油茶汤,请问,还有哪一道茶? A 富硒 B 红茶 C 鸡蛋茶

11.土家族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什么? A 吊脚楼

9

恩施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

B 平房 C 四合院

12.明清两代曾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一项重大政治措施,即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中央朝廷任命的流官统治,这项改革在鄂西土家族地区于清雍政十三年推行。这项政治改革叫做 A 废除土司制度 B 实行流官制度 C 改土归流

13.在明代抗倭斗争中,被誉为“东南战功第一”的是永顺土司、保靖土司和容美土司中的何种民族将士? A 土家族和苗族 B 壮族 C 汉族

14.在鸦片战争中因抗击英帝国主义而牺牲的民族英雄陈连升是土家族人,他出身在什么地方(籍贯)? A 湘西州永顺县 B 恩施州鹤峰县 C 贵州铜仁市

15.率领部队打响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曾任国民革命军左路军第一司令的土家人是谁? A 温朝中 B 牟鸿勋 C 邓玉麟

16.在1983年被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土家族民歌是什么? A 《黄四姐》 B 《龙船调》 C 《六杯茶》

10

恩施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

17.土家族特有的舞蹈形式是什么? A 摆手舞 B 秧歌舞 C 狮舞

18.2000年,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意见,恩施州民委发出通知,确定除州庆和牛王节、摆手节以外,还有什么节为全州性的四大民族节日。 A 女儿会 B 椎牛节 C 社日

八、问卷结果分析

首先,时代的变迁促使土家族内部新旧习俗发生变更。“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其生产、传承及演变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的改变也会导致文化的变迁。”时代变化,尤其是生产技术的变革会引起文化的变迁,如土家族有年关熬糖传统习俗,那是因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粮食没有太多剩余,只有在过年时才能拿出一点来制作甜食享用,以示庆贺。同时,那时以小农经济为主,市场不发达,糖很难在市场上买到,要得到这种食品就必须自家熬制,于是土家族新年熬糖的习俗就形成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产相对丰富,人们不再认为玉米糖是佳肴了。即使特别喜爱,也可随时到市场上购买,完全用不着自己费工费时熬制了,所以,这一习俗就悄然消失了。再如传统初一至初三忌讳妇女探亲,那是因为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人们普遍认为在新年妇女探亲是不吉利的。然而如今,妇女的社会价值日益得到肯定,她们的人格日益得到尊重,因此这一禁忌也早已成为的历史了。

其次,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成了土家族习俗的变迁衰落。民族间的长期交流融合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会产生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到魏后期逐步散失了本民族特征,被汉族融合,成为了汉族的来源之一;清政府批准入关后,“内地之民多趋之,村落边属,烟火相望”,“商贾辐辏,至绍兴之酒.昆腔之戏,莫不纷至”;古高丽的中国化等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传统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和落后的交通手段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民族间的交流甚少。正是在这种较为隔绝的地域空间里,各民族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表现出鲜明的习俗特征。然而在现代开放的地域内,日益畅通的交通和信息打破了各民族间封闭的格局,这使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间物资和信息自由流通。长期的信息交流和物资通货使得土家族人民日益接受了他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部分习俗;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受到现代都市生活习俗的熏染,他们日益抛弃

11

恩施土家族习俗调查报告

了土家传统生活方式,因此讲土家话、穿土家衣、唱土家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在现代旅游的冲击下,许多土家习俗逐渐被商品化和格式化,造成传统文化失真、失落。.那么,在与汉民族的习俗交互中为什么是以土家族接受汉习俗为主呢?这就有一个文化同化的方向问题。文化转移的规律是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主文化同化亚文化。由于我国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为悠久,分布又最为广泛,所以汉文化是核心文化,汉习俗有着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因之,土家族习俗自然地向汉习俗靠拢了。当然,也并非所有习俗所有文化都是汉族在同化少数民族,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习俗融入了汉习俗里,这里论述的只是主次问题而不是有无问题。

再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土家族习俗变迁衰落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状况,现代通讯的发展,使遥隔千里的人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所以土家族居民传统以烧香祭祖以求亲人平安的做法就显得多余了;电视网络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都应接不暇,就对赶乡社失去了兴趣,当然就更不愿看的社戏了。所以这些民间文化习俗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正是由于科技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瓦解着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所以较为薄弱和辐射力较小的少数民族习俗很难站稳脚跟,习俗架空现象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落后的文化意识和不合理的习俗开发加速了传统习俗的变迁衰落。土家族长期的文化封闭致使民族文化意识较为落后,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手忙脚乱,难以自我定位。其次是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不加批判,迷信盲从,以至邯郸学步,不仅没有吸收到他民族的精华,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习俗特征;缺乏科学依据和无计划地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致使土家族传统习俗失真甚至失落,如由于一味追求华丽的表现形式,土家族一些民间弹唱艺术,地方歌舞演变成了纯粹的表演;某些民族文化种类,如史诗、叙事诗的演唱、故事会,因群众文化心理的变化和欣赏趣味的转移,一度没有了听众。

九、土家族传统习俗变迁衰落的正负影响

第一,文化架空现象出现的过程,也就是民族文化变革的过程。姑且不论这一变革的利弊,单从这一过程,就表明少数民族文化正在冲破封闭状态而融入大众文化。这无疑是创新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良兆,因为文化交流与文化扩散是提高文化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传统文化在破废的同时将一些土家族习俗里的糟粕和落后因素也一同祛除掉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传统习俗特质,为土家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统一。“历史一再证明,每一次大的民族融合后就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③],土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