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桥施工组织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产桥施工组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f615585a8102d276a22ff9

主要施工办法

一、施工准备 (一)材料供应

1、本工程所需的所有材料在进场前均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我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实际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各种材料的进场按照已编定的材料需用计划进场,并按指定的材料堆放点堆放。同时做好材料的保护工作,以防材料在施工现场出现损坏或损耗现象。

(二)技术准备工作

1、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集中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仔细审阅图纸,将不清或不明的问题及时汇总通知甲方、监理和设计单位及时解决。我项目经理部将严格按有关程序,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班组交底,做到项目部全体人员均熟悉本工程的技术要点、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规范的内容。

2、测量放线工作

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联系监理单位做好测量控制点的交接工作,并按规范进行复测,同时建立测量控制网,确定道路中线和施工占地外边线和施工放样测量。积极与建设单位、设计院联系,熟悉本工程的各项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传达。

(三)检测土样

1、对取土场或挖方的土质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液限指数和颗粒分析,确定填土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密实度

对借土场的土质,按规定的试验方法取样进行联合试验,制定土的各项技术指标,必要时还要对土进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二、混凝土、砌体拆除施工

(一)根据所要拆除的结构从实际出发,在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污染小的拆除方案,进行科学的组织,以实现安全、经济、速度快、污染小、扰民小的目标。

1、首先熟悉弄清楚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地下隐蔽设施情况。工地负责人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规程向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2、对施工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意识。对工人做好安全教育,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3、踏看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路、建筑物情况等。

(二)施工方案

机械拆除:机械与人工相配合

1、基本要求

(1)施工现场必须有技术人员统一指挥,严格遵循拆除方法和拆除程序。 (2)拆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行业主管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方可施工。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扣紧帽带。

(4)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采取警戒措施派专人负责。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现场。

(5)拆除时,应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防止其他部分倒塌。

(6)拆除项目竣工后,必须有验收手续,达到工完,料清、场地净,并且确保周围环境整洁和相邻建筑、管线的安全。

(7)拆除物受气候影响较大,密切注意,防患于未然。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去现场检查,确认拆除物是否用加固,做到安全无隐患。

(8)将拆除的垃圾运至监理和业主指定的位置。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工程要和主要工程的施工相互衔接好。 (三)渠系建筑物工程生产桥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础、桥台、台帽、井柱、盖梁施工→桥面板预制→帽梁台帽→桥面板安装→桥面路→质量检查与验收。

1、桥台基础施工方案 (1)定位放样

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定出放坡率,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一般每边加宽0.5m~0.8m。 (2)基坑开挖

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坑顶缘动载或较大静载距坑顶1.0m以外,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

(3)将挖出的土运至业主监理指定的地方。 1)基坑开挖施工措施

A 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雨水侵入。

B 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

C 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

D 开挖后及时进行灌注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2)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3) 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2、浆砌石桥台施工

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和锈斑,强度符合要求的石料进行砌筑。桥身砌筑密实平整,与两端连接顺适。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底饱和,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所有石块应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垂直缝的满浆系先将己砌好的石块的侧面抹浆,然后用侧压砌置下一相邻石块;可石块就位后灌入砂浆。当用小石子混凝土填满垂直缝时,应用扁钢捣实。

1)施工工艺

A砌筑块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且将大面向下。

基础扩大部分,若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块石应相应错缝搭接。

B砌体应分层卧砌,并应上下错逢、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C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塞砂浆,石块之间不应相互接触。

D砌体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大的平块石砌筑。 E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拉结石的长度,若其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应等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2/3。

F砌体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2)沉降缝

宽度为2cm左右,用沥青浸制麻筋填塞5cm,填料必须填塞饱满密实,沉降缝应上下贯通,宽窄一致。

3、基础、台帽、井柱、盖梁施工 (1)模板制安

根据钢筋砼结构构件的特点,进行模板及支撑的设计,计算出各种规格的模板及模撑的加工数量,模板制作在现场加工厂进行。模板安装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安装方法。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沉陷及变形,模板的内侧面必须平整,接缝紧密,不得漏浆。模板安装好以后要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筑砼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拆除模板时一般应遵循强度控制的规定,拆模应按顺序操作(先装后拆,后装先拆),避免较大的振动及碰伤,保证砼表面完整美观。

(2)钢筋制安

钢筋加工现场制作安装、绑扎,所用钢筋必须经过工程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1)钢筋加工工艺流程

切断;盘筋就位→开盘→冷拉调直(除锈);直筋就位→除锈→平直。 2)操作要点及保证措施:

3)除锈: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料状或片状老锈机或负线刷除锈。

4)断料:根据配料单复核料牌所写钢筋级别、规格尺寸、数量是否正确,对同规格钢筋分别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计算下料长度时,应扣除钢筋弯曲时的延伸率值,一次性切断钢筋根数严禁超过机械性能规定范围。钢筋切断后应按级别、规格、类型分别堆放,以免混淆。

5)成型:弯曲机心轴必须符合规定的弯曲直径,并不得用小直径心轴弯曲大直径钢筋,掌握操作顺序,熟悉倒顺开关控制工作盘转动方向,在变换其旋转方向时,应从正转→停→倒转。手工弯曲成型时,钢筋必须放平,板子应托平,用力均匀,不得上下摆动,以免钢筋不在一个平面而发生翘曲,II级以上钢筋在弯曲时,应一次定性,严禁反复弯折而影响钢筋质量。 6)钢筋接长方法:采用焊接与绑扎 7)焊接工艺如下:

焊接准备(试焊、检验合格、调整焊接参数)→钢筋扶正对位→夹钳紧夹钢筋→安放焊条芯或铅丝圈→填石棉垫→焊剂入盒→通电引弧电渣过程→断电→拆夹钳→拆焊剂盒→去渣壳。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

8)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预见性的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部位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