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财政学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财政学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b0dea2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1

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

税制改革产生合意和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是指税制改革所产生的可能预测到也可能未预测到的主要影响——如1994年我国增值税改革中生产型增值税问题,最初是为了抑制过热的投资,但与1997年后的宏观经济状况相悖)。

4.成功税制改革的条件(P490-491)

(二)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

1.1994年的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P491)

2.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P491)——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

3.税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491-492)

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尤其是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 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

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简化、规范税制。

在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的前提下,进行税负结构性调整。 严格控制优惠减免。

4.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492)

(三)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P493) 1994年的税制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税制框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尚须进一步改革完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宽税基——从整个税制来看是选择所得还是消费作为税基?(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主要以消费为税基,问题是如何完善);从单个税种看是指征税的范围和减免规定(重点是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税基问题)

低税率——并不是一味地要降低税率,而是根据我国地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履行职能地需要,制定合理的税率。

差别待遇——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实现效率目标的一个条件,包括税种上的差异,税率上的差异,税收优惠上的差异。

严格管理——是指税务当局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这是决定税制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复习思考: 1.名词解释:

税制类型 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 分类所得税 综合所得税 税制改革 2.简述题:

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简述所得税的类型。 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3.论述题: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

一.国债的功能与负担

(一)国债的定义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形式,是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劵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在我国,目前专指中央政府债务。

国家信用主要有:

国家对内发行的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劵; 国家在国外发行和推销国债; 国家财政向国家银行借款; 国家向国外借款和对国外贷款;

一部分财政支出以信用方式加以运用,如拨改贷。

(二)国债的功能(P494-495)

对举债的不同观点。公债以往总是遭到古典经济学家的反对。亚当·斯密就曾力陈举债的弊端,认为举债会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的钱转而用于消费者开支,结果使国家衰弱。

现代的理财家并不一味反对举债,有的还十分主张举债。赞成举债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举债得来的钱并不一定用于非生产性开支,也可以用于生产性开支;二是可以刺激消费,间接地促进生产。这两方面都会有利于充分就业。1.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财政盈余、向央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国债;比较而言,发行国债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一是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二是国债的认购采取自愿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也不能绝对化(一是赤字过大,会形成债台高筑而导致财政收支恶性循环;二是社会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如国债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就会改变积累于消费的比例;如国债规模本身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就会产生影响,也可用国债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如:

经济过热——增加公债发行,缩小有效需求; 经济停滞——增加偿还和投资,刺激总需求。

金融过度膨胀——发行国债,减少流通中货币量; 金融过度紧缩——偿还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量。

(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1.国债的负担(P495)

有人称公债是“自己向自己借钱”,“左手向右手借钱”。债权人负担——国债的发行必须考虑国债认购人实际负担能力(虽是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但对其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债务人负担——政府的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纳税人负担——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仍是税收(即使举新债还旧债,最终也是如此)。 代际负担

2.国债的限度(P495)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国债依存度——即当年

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居民个人的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居民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和其他投资后的居民储蓄的比例。

3.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决定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和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 第一.国债的承受能力

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当年财政收入或支出)×100%(警戒线15%--20%) 认购人的负担能力——国债负担率(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国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累计余额 /当年GDP)×100%(警戒线是 20%) 国债发行额≤居民总货币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必需支出

国债发行额≤企业货币总收入—企业基本生产必需支出第二.政府偿债能力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100% (警戒线是8%--10%) 第三.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

表1:我国当前国债负担率水平

国债余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国债负担率(%)

1995 3300.3 44.3 5.6

1996 4361.432.2 6.4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561820.0

2002

5508.926.3 7.4

7765.741.0 9.9

1054235.812.6

1302023.514.6

19874.527.3 19.4

16.3

表2: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国 别 经济发达国家: 国债负担率(%)

美国 40.7 法国 34.0 德国 17.6 英国 28.1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亚洲国家: 韩国 8.5 印度尼西亚 1.2 马来西亚 46.0 泰国 5.4 印度 表3:我国国债依存度(%)48.2 巴基斯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44.22000 2001 国债依存度 53.8 56.1 55.7 60.4 61.3 58.9 45.8

二.国债制度与管理

(一)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1.国债种类(P496)

以国家举债的形式划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劵 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划分:内债和外债

以债劵的流动性划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2.国债结构(P496)——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塔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具体有: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品种结构、持有者结构等等。

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的期限结构是指各种期限的国债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国债期限长短的搭配:预期利率的变动与国债期限长短的选择,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与国债期限长短的选择。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并存,比例协调的期限结构。美国 1970 年短期国债占 49% ,中期占 33% ,长期占 14% ,各种期限都有。我国国债期限结构不尽合理。中期国债偏多,短期太少,长期几乎没有。

国债的品种结构——品种结构是指各种类型的国债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国债种类结构单一,1978年前只有一种,即国库券。后来逐渐增加种类,主要有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金融债券、保值公债等。总体说来,种类太少,不能满足不同的投资者的需求。

国债的持有者结构——持有者结构是指不同的投资主体所持国债在国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国债持有者结构是与国债发行对象及发行方式相联系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债发行对象包括各级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个人,发行方式主要采用了行政分配的方法,因此,我国国债持有者主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机关及个人。随着发行方式的改进,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机关持有的国债急剧减少,金融机构、各种基金、个人持有的份额呈上升趋势。

(二)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1.国债的发行(P496) 1)国债发行的定义 2)发行的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推销国债的方式。其特点是:认购期较短、发行条件固定、推销机构不限,主要适用于可以转让的中长期债券的推销。在金融市场利率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固定收益出售方式是比较有利的;但在金融市场利率易变的情况下,政府不易把握金融市场行情,采用这种方式就会遇到困难。公募招标方式:是指是由财政部或其委托的其他部门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 的国债。其特点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直接负责组织;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特别是国库券的推销。根据竞标的不同,分为价格投标和利率投标。其优点是避免了因市场利率不稳定、国债发行条件与市场行情脱钩所引起的不能完成发行任务的情况,但可能出现价格过低或利率过高的情况。所以,政府往往采取最低标价和最高利率的限制措施。连续经销方式:是指政府委托推销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的柜台经销国债的方式。其特点是: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不定,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随行就市,主要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对居民个人发行的中长期的储蓄债券的推销。主要优点是可灵活确定国债的发行条件及推销时间,确保发行任务的完成,缺点是它会排挤民间的筹资活动。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很少。直接销售方式:由财政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国债的推销方式。认购者仅限于有组织的机构投资者,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国债券推销。其特点是:发行机构只限于财政部门,不通过任何中介或代理机构;认购者限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不能以此种方式认购国债;发行条件通过直接谈判确定;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国债的推销。优点在于它可以充分把握各方面的社会资金潜力,可以向各类认购者设计发行条件不同的公债。缺点是工作量巨大、任务繁重,只限于在有限的范围内实行。综合方式:西方国家的政府在发行国债时并不单纯使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方式,而是将一些发行方式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取其所长,补其所短,采用组合方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