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阿数瑟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镇康阿数瑟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9e1f0a844769eae009ed51

镇康“阿数瑟”预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镇康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阿数瑟”歌王赛先试先行。这几天虽然“阿数瑟”歌王赛还没打响,但来自各乡(镇)、各行业的歌手们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镇康歌王赛暗流涌动。

“‘阿数瑟’是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它与广西民歌、陕北民歌一脉相承,是民歌中的活化石,这次歌王赛是‘阿数瑟’原生态唱腔的集中展示,对我们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镇康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金文表示,“在临沧市8县(区)中,就镇康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这次下决心搞歌王赛,是历届县委、政府的决心,也是上两届民俗文化节的继承,我们有信心把它办好。” 镇康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支道,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诸国的陆路捷径之一,这里浸淫着古风的民歌,透出镇康曾充满商机,烙印着古代马帮的身影。如今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需要文化来支撑,而“阿数瑟”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堪称文化中的“瑰宝”,打造桥头堡“阿数瑟”应先试先行。

云南镇康 “阿数瑟”打歌采风

假如你到镇康来,就一定要看看镇康的镇康的“阿数瑟”打歌,就一定要学学

“阿数瑟”打歌的舞步,这才不枉此行。镇康的“阿数瑟”打歌随处可见,在每天夜晚的灯光球场、农村娱乐场地、农村办结婚喜宴的庭院,到处都可以采到这样的风采:

一群不识字农民有怀抱三弦的,有吹笛子的,吹芦笙的,吹唢呐的;还有手拿一

只手电筒的,或者是空手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围成一个圈,随着乐器的节奏,在不停的走着唱着,从天黑开始一直围着这个圈子这样走呀走呀,直到东方发白的时候,领头的才领着大家走向这家人的正屋,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后,整个活动在人们高亢嘹亮的歌声中结束。这就是云南省镇康县随时可见的大规模自发性民间群众文化活动——“阿数瑟”打歌。

“阿数瑟”打歌活动中,你可以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多种三弦调。硬调几十种,软调也有几十种,富于变化的笛子调、芦笙调、唢呐调也有几十种;你还可以欣赏到二面翻、甩手歌、栽秧歌、三摆手、倒折歌、丰收歌、串山小狗、黄鼠狼望蜂子等等千变万化的舞步;这些还不是最吸引你的,最吸引你的还是作对子。

上面所说“一群不识字农民”,而不说“没文化的农民”,是因为笔者不敢说他们没文化,因为作对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不识字”的文化更让人折服。作对子是打歌的人配合着打歌调和舞步,一般由三两个男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与由三两个女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互相之间的对唱。这样的对唱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其一、这里的对子虽然不能严格遵循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样的基本要求,也尽量要求平仄押韵,对唱的双方各唱两句,每句七个子,一个回合下来,正好是一首七言诗;其二、作对子都是有感而发,没有事先的准备,还要求上下连贯,顺意连接,不能忽东忽西,比如“男:妹在前面种梅树,哥在后面闻梅香。女:梅花香在苦寒地,莫为闻花受苦寒。男:只要能得梅花香,不畏露水不怕霜。女:梅花地里梅花多,啊哥爱着哪一棵??”其三、对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不是黄色俚曲,什么都可以唱,有赞美山川、讴歌理想生活的;有互相仰慕、歌唱崇高品德的;谈情说爱,互致爱慕之情的;有盘古问今,谈天说地的;也有唱现行政策,互帮互学的;总之,只要是身边发生的事或心里想到的都可以唱;其四、作对子还讲究输赢,任何一方没有马上接上,可以再等一个舞曲,等完下一个舞曲还没接上,就算是输了。作对子还有许许多多的趣味和讲究,这里无法一一讲述,要想了解更多,只有身临其境了。

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以提上一瓶酒,揣上一包烟,找个老人聊一聊,他会告诉你这地方的历史,自己家族的历史,什么南京应天府、柳树弯弯大石板、什么杨家弟兄三人如何相认,每一种传说都富有传奇色彩,只要你有时间,到镇康采风其乐无穷。

三弦弹起来,笛子芦笙吹起来,男女老少跳起来;“月亮粑粑月亮块,阿哥妹子‘打歌’来。阿哥妹子来‘打歌’,阿哥咋摆你咋摆!”这就是镇康——

“阿数瑟”文化的摇篮 □ 李跃华 张 良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镇康县,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温泉奇观和景色迷人的水光山色犹如世外桃园、如梦如幻;特别是那些神秘奇特、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更是令人惊叹叫绝,让人心驰神往。镇康县有一种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歌舞演唱形式——“阿数瑟”唱调,就像天籁之音,千百年来飘荡在这充满神奇的、迷人的秘境边关。这就是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镇康“阿数瑟”文化。

县委、政府重视打造“阿数瑟”文化,县城搬迁后举办了首届“阿数瑟”赛歌会和第二届“阿数瑟”歌王赛。“阿数瑟”赛歌会期间,中缅边民进行国门对歌,汉、

佤、傣、德昂等民族或组织“打歌”、或跳摆以及民族手工艺展等展示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阿数瑟”歌王赛期间,全县参赛代表队八仙过海、各行其能,使“阿数瑟”文化得到了传承。

镇康县“打歌”唱“阿数瑟”来自民间传说,相传在人类祖先发明火并学会对火的掌握和运用后,获取猎物时人们就烧一堆火,围在火堆旁将猎物烧熟吃。吃饱后,大家有的休息,有的在火堆周围围成圈,边叫、边笑、边跳,以此同欢、同乐。后来,人们把这种围成圆圈边跳、边叫、边唱的娱乐方式发展成为有各种民间乐器伴奏,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自由参加的歌舞,称为“打歌”。

“打歌”在镇康县的流行时间,相传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姿、舞式、歌调也有了很多创新,人们把日常生产生活和劳作活动中的一些动作也融入到舞场中来,产生出多种舞姿舞蹈。据业内人士透露,镇康县民间的打歌方式有“大直歌”、“倒折歌”、“小半翻歌”、“撬脚歌”、“栽秧歌”、“秋收歌”、“舂米歌”、“穿花歌”、“改山水歌”、“蛇脱壳歌”、“舂粑粑歌”、“猪犬歌”、“慢步歌”、“跳跳歌”、“赶摆歌”等。镇康县“阿数瑟”赛歌会和歌王赛期间,全县各参赛队共收集整理了10多种民间打歌方式,其中,“蛇脱壳歌”、“小半翻歌”、“舂粑粑歌”等濒临失传,通过举办赛歌会得到了抢救和保护。为彰显勐捧镇作为镇康县“打歌”暨“阿数瑟”民间文化发源地的魅力,充分挖掘传承弘扬“阿数瑟”民间文化。2010年12月,镇康县政府投资13万元在新建的勐捧文化站建设了“阿数瑟”之源标识及雕塑。使“阿数瑟”文化在边陲镇康越唱越响。昔日散落在民间的“阿数瑟”文化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全县各族各界人士的爱好参与下,镇康人“打歌”唱“阿数瑟”成为全县人民健康时尚新理念,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大众歌舞。三弦弹起来,笛子芦笙吹起来,人们在天气晴好的晚上相约到广场打歌。“月亮粑粑月亮块,阿哥妹子‘打歌’来。阿哥妹子来‘打歌’,阿哥咋摆你咋摆。”;“阿姐阿姐真阿姐,阿姐有心真有心,若要有心进场来,若要有心进场来。”;“小雀抬水镇康地,白鸽抬水阿佤城,镇康好在给消说,和里和气镇康人。”;“大箐芭蕉小箐林,想去(去字这里要读ke第四声)‘打歌’路程远,三天路程两天到,不图‘打歌’结人缘。”这四组都是弦调,可边弹边唱边跳。“‘打歌’好像栅篱笆,哪空稀来哪空垭。‘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吹萧弹弦我不会,一生爱打甩手歌。‘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像这两组就是“打歌”对子。

关于“‘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附和唱法的由来。据说,“阿数瑟”和“罗细瑟”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同去下扣子(民间打猎器具)瞧扣子。一次,两人去瞧扣子,看扣子是否抓捕到猎物。“罗细瑟”在瞧扣子时不慎被自己下的扣子吊了起来,一甩一甩的。“阿数瑟”在旁边笑弯了腰。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编成“‘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的顺口溜,作为“打歌”作对子时的附和。既好玩,又好笑。可以肯定地说,镇康县“阿数瑟”文化是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边地文化之一。

边地镇康 唱响“阿数瑟”(下篇)

——写在首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暨2011年镇康“阿数瑟”民歌文化节之际

边疆镇康各族群众齐欢唱“阿数瑟”

镇康南伞河畔文化广场